【林婉婷屏東報導】Payuan(排灣)中會教育部於1月16日在Iziuci i Tjaizaya(玉泉)教會舉辦「主日學教員研習會」,以「繪本與信仰教育」為主題,邀請台南大專學生中心主任吳明漢牧師與繪本工作者劉玉雯分享,讓超過百位眾教會牧長、老師們認識更多元的信仰教育資源。吳明漢和劉玉雯特別設計交換禮物環節,帶來多冊優質繪本,歡迎學員們寫提問小卡,用「問題」交換「繪本」。

(攝影/林婉婷)

下午課程開始,劉玉雯以路加福音15章「浪子回頭」故事,切入手足關係、歸屬感、打破刻板印象等議題,介紹繪本《穿過隧道》《我是聖誕樹》《像我這樣的一隻獅子》,並指出在繪本世界裡,大多結局都是幸福快樂的,但路加福音並沒有寫出兄弟是否和好,她認為這是上帝在邀請人們學習和解、學習相愛。劉玉雯最後朗讀《什麼都沒有王國》,故事敘述「什麼都沒有王國」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國王和皇后能夠將全部時間與疼愛都給王子和公主;劉玉雯坦言「彼此相愛」是很困難的學習,但這是實踐上帝的誡命。

(攝影/林婉婷)

吳明漢則以「不要讓快樂總是在下課後!為何要有主日學?」為題專講,談到閱讀歷程有不同出發,學校本位追求效益、學生本位要經歷大量閱讀,而信仰本位的閱讀歷程,除了詞句、文本,還包含「道/真理」的認識;「主日學不是『顧小孩』,是『認識真理』的工作。」吳明漢提醒,每個年齡層的信仰教育都很重要,若沒有累積小孩,就沒有未來的青年、社青,「要尊重小孩,他/她是完整的人,是上帝創造要認識真理的人。」

針對6至12歲兒童,吳明漢建議家長為兒童建立「我能夠」和「我想要」的循環,讓小孩察覺自我負責,萌生行為動機。教會則以聖經及繪本故事為小孩建立神性、人性認識基礎,並營造家庭成長小組;讀經可以從故事性較強的福音書開始。

(攝影/林婉婷)

吳明漢強調,進入「信仰教育」和「宗教教育」前,要有「靈性教育」做基礎;靈性教育是所有人「自我認識」的開始,最基本的進行方式是大人和小孩找個時間好好對談,傳達和傾聽彼此內心的感受。吳明漢點出,「愛上帝」與「彼此相愛」是兒童主日學目的,0到6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表達自己的想法,10到12歲則要開始從「絕對性」走入「相對性」,能夠聆聽與理解別人的想法,避免批判和定罪他人,這就是彼此相愛的基礎。吳明漢推薦繪本《黃與粉紅》可以作為從靈性教育轉入信仰教育的入門。

Payuan中會教育部部長Tjuku Rupaljangan(段賽英)牧師受訪時表示,過去教育部多為兒童辦理營會及活動,本次特別為教員們安排研習,更是首次引入繪本作為信仰教育素材;此外,早從14年前開始,教育部便撰寫原住民族傳說故事,期待有日能集結成書;如今配合Payuan中會「五年宣教計畫」的「繪本出版」規劃,希望透過本次研習會加強與繪本相關的概念,有助於未來事工順利推行。

SAMSUNG CSC
(攝影/林婉婷)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