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車人家》新書分享會 勞動者的生命故事

(攝影/張原境)

【張原境台南報導】台灣暢銷作家敷米漿(姜泰宇)1月23日晚上7點,在台南政大書城舉辦《洗車人家》新書分享會,該書描述自己因罕見眼疾卸下作家身分,拿起高壓水槍、風槍、拋光機,走進洗車場,自知識份子轉變為藍領勞動者的心路歷程。

敷米漿自大學開始創作,出版第一本書恰巧碰上網路文學蓬勃發展的年代,即成為暢銷作家,然而2004年,眼球震顫症發病後,逐漸無法進行長時間寫作;因著從小對汽車的興趣,便和學弟及國小朋友共同創業,自2010年起投入汽車美容加盟店的經營。過程中他發現,在他那裡工作的多半是中輟生、更生人、吸毒者,或是妻離子散、走投無路的社會邊緣人,於是他重新拾起筆桿,藉由書寫記錄與底層勞動者為伍的過程中,看見他們背後的許多故事。

談到身份認同的轉換,敷米漿認為很難回答,「身份跟自我認同改變,不是一秒鐘或是有明確的線,比較像水瓶裡滴一滴墨水。」他說,在變成洗車工的這10年間,思維漸漸變成跟社會底層的人一樣,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找到存在感。

敷米漿認為,不論是洗車廠工作或是現實生活,都是「修羅場」而非「心靈雞湯」,這一秒很要好的同事,下一秒就可能跟你翻臉;客人可能也會無緣無故消失。如果可以回到10年前,敷米漿會勸阻自己不要輕易開店,因為有些事並不如想像那麼簡單。敷米漿指出,洗車業耗體力、重複性高且須忍受吸塵器重複性的噪音,噪音容易讓人情緒波動,所以店內一定要放音樂;重複作業過程有時會讓腦袋失去思考能力,但他依然用文物修復的態度在清洗每輛車子,「你看得到的每一處,我至少都擦了5次。」

敷米漿認為社會是有分階層的,「我說『我在洗車廠工作』跟『我剛出一本書』,別人看待的眼光是不一樣的。」而支持自己可以繼續在洗車業堅持下去的動力,往往只是單純地因為幾個比較熟的客人說「如果你不做了,我要去哪裡洗車」,正是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會讓自己感到是個有用的人。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