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鍾淑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派駐德國宣教師)

歷史悠久、美輪美奐的教堂是許多遊客到歐洲必定參觀的景點之一。不論是拜占庭、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甚至是現代風格的建築,每間教堂都有其獨特的建造歷史故事。

歐洲禮拜的人數逐年下滑,會眾清一色是銀髮族,疫情不僅使觀光遊客人數銳減,許多國家為了防疫,更設限集會人數與社交距離等。歐洲許多會友2020年初封城後,都已逐漸適應了線上聚會的禮拜聚會形式。然而維持修繕要價不菲的教堂建築物,未來要怎樣繼續存在呢?

在宗教改革之後,雖然各地區的大教堂仍維持其區域特色,卻沒有了等級制的霸權。從19世紀的宣教運動開始,亞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建立了各種形式新教教堂,也增加了許多社區服務的功能,除了敬拜上帝,更有了醫療義診、教育、社會關懷等多樣功能。然而,基督教教勢衰微,教堂的使用頻率逐年降低,收入大幅減少,面臨教堂荒廢和出售的窘境,也因此歐洲許多教堂變成其他宗教的廟宇或成為荒廢的建築。

從聖經中我們知道上主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第一位建造上主聖殿的以列色君王所羅門在獻殿的時候禱告說:「即使無邊的天際也不夠容納祢,何況我所建的這聖殿。」(列王紀下6章18節)新約中司提反在殉道前講道中說:「至高的上主並不住在人所造的殿宇裡。」(使徒行傳7章48節)保羅也在雅典的辯論中說:「創造天地其中萬物的主,不住在人所建造的殿宇。」(使徒行傳17章24節)即便如此,仍有許多基督徒想讓教堂保存下來。

德國紀念教堂保存基金會(Stiftung zur Bewahrung kirchlicher Baudenkmäler in Deutschland,簡稱KiBa),因著1996年一個德國西邊教堂修建募款計畫,而種下了成立董事會創建基金會的種子。從第一個呂根島上的普特布斯城堡教堂,到今天完成了為數眾多的教堂重建修繕。除了製作電視節目,介紹教堂的歷史文化,每個月也出版雜誌刊物,並組織建築、歷史、文化、環保專業等志工團隊,在各地區受理教堂修建案子。以公平均衡的方式讓各地區的教堂可以得到保存。

台灣的教堂不論建立在高山或海邊、都市或鄉村,也都有著不同的創建起源故事。期盼我們的教勢能持續昌盛,同心讓教堂不只是建築物或古蹟,也不僅只用於每週的敬拜,而是成為社區鄰里一起分享愛、分擔困難的地方;每一年都以動人故事,為見證上帝國度撰寫精采篇章。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