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sam a kemasi Kuabar 記錄排灣族人遷徙故事

(攝影/張原境)

【張原境台南報導】由台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承辦、Payuan(排灣)中會Vusam(福山門)教會協辦的「Vusam a kemasi Kuabar 從古華到永康:當代排灣族人的遷徙紀事主題特展」,自2020年11月26開始於台南市原住民文物館開展,展期即將於2月28日結束,內容詳實記錄當代屏東排灣族Kuabar(古華)部落族人集體移住台南永康的歷史與故事;即便離鄉近50年,初代族人依舊積極在新環境中進行原鄉信仰、文化與價值觀的扎根與傳承。現場展出永康Kuabar聚落族人相關飾品、獎盃,另早期永康分會週報手抄原稿、感恩禮拜程序、排灣語聖經節錄及族人提供的老照片等均陳列其中。

(攝影/張原境)

1972年,莉泰颱風沖毀屏東縣春日鄉Kuabar部落,在當地聚居的排灣族人因地緣及血緣連結,相繼移居至今台南市永康區,在大成公司近郊租屋、工作,形成小Kuabar聚落,形塑出截然不同的生活場域及集體經驗。因當時公司內多為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外省籍退伍軍人,族人飲食習慣也受到影響,往後聚會或日常生活會出現饅頭等食物;然而因離鄉背井的處境類似,也建立起深厚情感,彼此平等對待。

(攝影/張原境)

為了凝聚情感,聚落也經常舉辦各類體育活動,在原鄉情感連結與都市生活經驗中,重新尋回群體認同;而根源自部落的基督信仰也持續在永康扎根,起初借用方明勝長老的住家客廳定期進行家庭禮拜,1985年承租了一間紅瓦厝成立「古華教會永康分會」;1991年,出身自Kuabar部落的Tjuku Rupaljangan(段賽英)從玉山神學院畢業,即受派至永康分會擔任教育幹事,與教會多年共同努力下,終於2008年完成建堂,並於2016年正式升格為堂會、更名為Vusam教會。

Tjuku Rupaljangan表示,現在年輕一輩對於部落的概念不若以往,因他們多生長在台南,不像上一代那麼思念部落,因此這些部落的故事應該要常常講述,讓年輕的孩子們理解上一代經歷的生活。

(攝影/張原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