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劇團演出福音的愛

晨星劇團》戲劇宣教,宛若晨星

「差遣了我的使者,為眾教會向你們證明這些事的就是我耶穌。我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我是明亮的晨星。」(啟示錄22章16節)

晨星劇團於1996年由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得主簡銘興團長創立,堅持走本土原創路線,以福音劇為品牌,16年來累積深厚的群眾魅力與獨特風格。特別的是,晨星劇團多年來不倚賴政府資金挹注,僅靠票房經營,每一齣原創劇的推出,皆直接面對觀眾與專家學者的嚴格檢視與關注,在台灣劇場界走出獨樹一格的路。

2009年,在全球經濟低迷時期,晨星劇團重返小劇場,製作成人喜劇《鳥籠》,結果二度加演,平均入座率趨近百分之百,票房居全台小劇場之冠,吸引來自中國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群指定觀賞,並讚譽:「晨星劇團的創作具有濃厚的台灣幽默與現代思維。」

近年來,晨星劇團極力推廣「生命教育」與「喜劇」,從露天野台、小劇場至大型演藝廳,從外島、各級校園、高山部落到鄉鎮,甚至到教會舞台,無處不是晨星劇團的表演場地。多年經營下來,培育不少專業劇場師資與工作者,為台灣現代戲劇創作帶來嶄新的思維與觀點。

此外,晨星劇團以藝術行善,贊助弱勢孩童看戲學品格已行之有年,至今贊助超過2萬名孩童觀賞演出,全台總觀眾人數也已突破10萬人次。

多元化的戲劇創作擴展了晨星劇團的格局,自2010年起,晨星劇團開始獨立經營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約160坪大的「晨星小劇場」,持續在此扮戲演劇、笑看人生,用愛和積極正面的思維看待生命。2012年,劇團獲得文化部首屆圓夢計畫基金的支持,成立「拉法文創」,深耕藝術教育與社區營造、戲劇治療等全方位藝術工作。

台灣媒體評論晨星劇團為「深具戲劇實驗功力的劇場優質團體」,媒體曾報導:「晨星劇團就像一顆溫暖恆星,把劇場的愛與光芒灑在台灣這片土地上。」

晨星劇團歷年來備受台灣眾多大小藝術節青睞,曾受邀參加台北市兒童藝術節、台南市府城藝術節、嘉義市兒童戲劇節、雲林縣國際觀光文化節等,也曾前往中國北京參加「首屆海峽兩岸文化節」,與北京京劇院進行藝術交流。2013年受邀前往中國參加上海兒童國際戲劇節,成功將國人自製福音戲劇推往國際。

教戰守則》盡諸般智慧,引人到上帝面前

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含括了音樂、舞蹈、美術、文學、多媒體、科技藝術、布偶、服裝、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運用更是包羅萬象,廣泛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如校園課堂裡的教育戲劇、臨床醫學(心理劇、戲劇治療)、影視娛樂(電影、電視、廣告)、軍事演習、防空演習、刑事偵察模擬等,戲劇可說是所有藝術中唯一能用最淺白的語言呈現,並且最快搏取共鳴的表達性藝術。正因為戲劇使用媒材可以單純也可以複雜,可精緻也可以通俗,製作福音劇可以天馬行空、不拘形式。

首先,我們先定義什麼是福音戲劇?就如歌羅西書1章28節所說:「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就此看來,只要一齣戲劇的內容可以帶到耶穌基督的救恩、談論攸關生命的信仰觀、講論聖經真理相關的議題,或是基督化生活的思想,或是引發人提升靈性的想望,進而對基督信仰感到好奇,甚或願意認罪悔改回應上帝的愛,都可以稱之為福音戲劇。

◆事先規劃及流程

籌劃福音劇演出首先需要注意下列幾點:

 1.確定時間地點:考量室內、戶外的限制。

 2.當天主題:觀眾年齡、族群語言、當地背景、教會主要關懷事工。

 3.活動總長度設定:若非專業演員與製作團隊,以10至30分鐘的短劇為佳,不宜過長的演出,容易自曝其短,也避免節奏太過沉悶。

 4.收割與呼召:除現場帶領決志之外,座談會形式可以留下問卷表,或者有陪談志工、櫃台服務,都是可運用的方式。

以下則是製作一場戲劇佈道會的流程:

1.敬拜讚美

2.為主題戲劇引言

3.演出開始

4.短講

5.呼召

6.陪談,會後聯誼

◆劇本編寫

編寫一齣好戲,除了要言之有物,台詞句句到味、鞭辟入裡、直指人心以外,由於篇幅所限,儘量不要太多重複性語言與艱深、拗口的對白,除非有特殊目的或角色需要,否則避免暗示性別、種族、宗教歧視的對白,容易引起在場觀眾不悅感。當然,最重要的是跟在場觀眾有切身關係,比較容易產生感觸與交集。

以下為編寫一齣戲時所需注意的事項:

 1.設定演出形式:是兒童劇還是成人劇?是歌舞劇還是歌劇?

 2.設定戲劇類型:喜劇還是悲劇?

 3.設定時間

 4.設定時代背景:橫跨時空與朝代交錯的故事?但仍要有個主要背景。

 5.設定演出場地:小型場地或大型舞台?

 6.要有適切的中心思想

 7.取一個適當的劇名

◆演員訓練

由於教會參與福音戲劇服事的演員,大部分不曾受過戲劇的專業訓練,因此排演時,建議由簡單好玩的團康遊戲與破冰遊戲入門,主要重點在於凝聚向心力與產生團隊默契,建立劇組人員對於彼此的認同感與信任感。

在口語表達訓練部分,也可以使用一些繞口令或數來寶的段子,或者嘗試用不同的聲音音質、音量唸一篇新聞,刻意地誇大唇型與咬字……等。在表情訓練上,則不妨多做生活實際人物模擬,或是參考與模仿電影、電視演員,因為所有的表演創作與角色形塑皆來自「模仿」。

◆製作演出

一齣戲的呈現,包括製作人、編劇、導演、演員、舞台美術(俗稱「五美」,包括:服裝、道具、化妝、舞台設計、音效)、藝術行政(宣傳、行銷、公關)等,正常的製作流程是由製作人先物色導演,再決定演出場地,爾後選出宣傳設計、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音效設計、化妝設計、演員,接著召開讀劇與設計會議,之後便開始多項工作同時進行。

教會劇團組織成員大多是倉促成軍,並且都是利用空閒時間排練與製作道具,因此在舞台美術的呈現與製作上,還是以最經濟實惠的方式來預備即可,這也是發揮個人恩賜最大價值的時刻,如果能夠一人分飾多角,又能發揮多項專才,幫補同工,讓整齣戲達到盡善盡美,也是為主得榮耀的一種方式!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傳統藝術,台灣情感 傳達愛、饒恕與和平

◎陳鳳翔

知名的歌仔戲編劇劉南芳,就讀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時,因論文研究「由拱樂社看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轉型」,一腳踏入歌仔戲界。從事歌仔戲研究、製作及編劇工作至今24個年頭以來,她委身於改善歌仔戲劇團的體質,希望幫助歌仔戲適應現代劇場的規範及觀眾的要求。

劉南芳畢業後曾任教於多所公私立大學,但她最感到喜悅的成就是,看著民間職業劇團或職業演員站在舞台上好好地演一齣戲,讓觀眾發現:「原來台灣歌仔戲這麼好看!」

◆溫馨的常民文化

1995年,劉南芳因規劃「海峽兩岸歌仔戲聯合實驗劇展」,需要有個正規的劇團組織,因此聯合多年搭檔的演員及前後場工作人員共同成立「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十幾年來,劉南芳發表、製作了20多個歌仔戲劇本,目前亦是台北市現代戲曲文教協會理事長。自我要求甚高的她,2005年更考上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繼續深造。

提到歌仔戲,劉南芳眼睛就發亮。她說小時候雖然沒有經歷過風光的「內台時期」,卻常跟著外婆拿著小椅子看戲,流連在外台歌仔戲的戲棚下長大。所謂的「內台」,就是俗稱的「戲院」,過去有一段時期,人們看歌仔戲要買票進戲院看,與現在戲院用來放電影不同,當時的戲院演的是歌仔戲、新劇或布袋戲。全台各個城市鄉鎮幾乎都有這樣的戲院,觀眾從3、500人到超過千人不等,至今在埔里、九份、台西等地都還有內台戲院的「遺跡」。

看戲是常民生活裡一種普遍的娛樂,不管是從前的「內台戲」、或者是後來的「外台戲」,觀眾和演員面對面接觸的經驗,鑼鼓、音樂、服裝、表演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婦女是歌仔戲的忠實觀眾,小朋友們功課做完,就會等著大人帶去看戲,「這是台灣一種溫馨的常民文化。」劉南芳說自己從小喜愛「看戲的感覺」,除了台上台下的熱鬧,民間戲曲還兼具聲韻文學之美和民謠的親切隨和,只要「四句聯」一出,「都馬調」、「七字仔」旋律一唱,馬上就能擄獲人心,縮短了戲與人之間的距離。

◆教會門前搭戲棚

約在1986年,劉南芳因為選擇以歌仔戲做為論文題目,重新接觸了小時候愛看的歌仔戲,她發現外台歌仔戲並沒有隨著她的年齡增長、隨著社會變遷而有所改變,演的仍舊是神仙鬼怪、一夫多妻,或是鼓吹著因果報應的輪迴思想。這些戲劇背後的價值體系深入民間,影響著那些癡癡地望著戲台的觀眾,在他們「入戲」 之時,思想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

劉南芳揣想著:「歌仔戲如果可以宣揚因果報應、善惡輪迴,難道不能宣揚彼此相愛、彼此饒恕嗎?」台灣歌仔戲在1930年代以後進入商業劇場,表示歌仔戲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劇種,可以脫離廟會做職業演出,雖然因為台灣本土文化不受重視、創作人才嚴重缺乏而導致了歌仔戲的沒落,但是如今時代改變了,「台灣歌仔戲就沒有離開廟會的可能性嗎?」

一次團契小組的聚會主題是「分享各自的夢想」,劉南芳大膽說出埋藏多年的心事:「希望有一天能在教會門前搭歌仔戲棚,演一些具有福音內涵的歌仔戲,如果可以吸引拜拜的人看,或許他們從中可以認識上帝。」這種聞所未聞的天方夜譚引起眾人的訝異,但是大笑之餘,大家只是覺得「太有趣了!」並且只能說:「祝福妳成功!」

「我的上帝當然看得懂歌仔戲!」劉南芳因著本身的基督信仰,在歌仔戲界成為「異類」,也因為主張「在教會演歌仔戲」,而成為教會中的「異類」,對於別人的質疑也已習以為常。「我相信上帝讓我在歌仔戲界工作這麼久,不讓我放棄或是逃跑,一定有祂的美意吧!」

 ◆大戲傳福音到社區

2002年,劉南芳在國家劇院製作歌仔戲《長生殿》時,受佳音電台採訪,與電台主持人謝鴻文談話時,謝鴻文說:「我們傳福音常常忽略拜拜的人,我們很少向這個族群傳福音,我們欠他們福音的債!」謝鴻文本身便常常利用「約櫃福音車」下鄉,進入大街小巷、甚至廟前唱詩歌傳福音,他說:「如果約櫃車可以演歌仔戲,不是可以吸引更多人來看嗎?不就有更多人來認識上帝嗎?」

第一次有人這樣自然地告訴劉南芳「歌仔戲可以傳福音」,她反而疑惑了。她謹慎地尋求了牧師和弟兄姊妹的意見,然後決定下南部。行前,翁修恭牧師為她禱告、鼓勵她:「這是一件美事!」帶著這樣的祝福,劉南芳一站一站找到許多教會接納、禱告、扶持,共同成就了第一年福音歌仔戲《桃花搭渡》的演出。《桃花搭渡》講的是早年台灣移民社會中漳泉械鬥的故事,強調唯有愛與饒恕才能化解仇恨……。接著福音歌仔戲更藉由聖誕節「做大戲、謝平安」深入社區,當宣傳車走在鄉鎮,以擴音器喊著:「教會做歌仔戲!」「來看教會做歌仔戲!」當牧師真的站上戲台為村民祝福、為演員禱告,劉南芳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動,「我知道上帝有聽到我的禱告!」

18年來,福音歌仔戲已經受邀在不同城市、鄉鎮演出超過20場,「福音歌仔戲」不再是天方夜譚,但是前面的路依舊不是平坦的康莊大道,劉南芳認為自己是長年處於失敗中的人,常常想的都是如何逃離自己的負擔,只希望有更多的人為她禱告,認同傳福音給基層百姓的重要,也接納「到教會來看歌仔戲」!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