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善意的微檢討

Image by mohamed Hassan from Pixabay

◎橋牌妹

雞排妹的性騷擾事件,讓我想起旅居英國遭遇的幾次性騷擾,那幾次都是自己一人搭車或是行走,發生當下,除了為自身安全而沒有用行動或言語回擊,更多時候是在震驚中來不及反應。

我曾跟來自西歐的室友分享這些遭遇,在英國居住多年的她從未遇過性騷擾,所以她歸納了可能性:一、歐洲有不少來自亞洲的性工作者,故有人認為亞洲女人可以這樣被對待;二、一個人遇到不只一次性騷擾,表示散發出一種柔順、易被欺負的氣質,引人犯罪。最後她建議我「小心一點」。

在那之後,我在獨自行動時特別小心,然而十年後回想此事,我覺得似乎哪裡不對勁:要如何對隨機犯罪的人小心?別人犯罪為何歸因於我的氣質?難道隨機殺人犯是殺「看起來可以被殺」的人?雖然「小心」是善意叮嚀,但我需要的是陪伴者接納我的情緒、指責犯罪者,而不是將起因歸於被害者。

我也曾將其中一次性騷擾與長輩分享,那次我在公車上閉目養神,卻感覺有東西在圍巾裡竄動,用手撥開後又有類似感受,我回頭發現一隻手正搭在我肩上,我與坐在後方的男士四目交接,直覺他想摸我的脖子,但我還來不及說話,他就按鈴下車。後來,每當我搭乘大眾運輸,周遭緊鄰不認識的男性,身體就會開始緊繃。聽我分享的長輩認為脖子非胸部等性器官,所以我可能誤會這位男士,她認為我在遇到第一次性騷擾後,就把之後的經驗放大。我很驚訝這個影響我多年的事件輕易地被否認,我知道長輩不想讓我被事件困住,但不論這位男士的意圖為何,沒有我的允許都不該碰我,不是嗎?

雞排妹事件中,有媒體對比立委高嘉瑜遇性騷擾以幽默化解,暗示這是更好的做法。但難道遇到性騷擾、性侵不能公開指責?被害者不能生氣?或是一句「妳沒有錯,妳有妳身體的自主權」是奢求?雞排妹受訪時談到:「如果一個有點知名度、有點話語權的人都不敢說,那她們看著我這個事件的時候會更害怕,會想著:『妳看,說出來就是會這樣。』」我所分享的對象,是在教會有陪伴經驗的人,但我被陪伴時,似乎少了從上主的眼光看被害者,反而得到對被害者的檢討。求上主給予我們智慧,作為陪伴者時,善意不會成為對被害者的檢討!

(作者為基督徒)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