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齋節期的女性靈修與生育

Image by waldryano from Pixabay

◎潘叡儀

今年大齋節期於2月17日聖灰週三開始,在復活節前不計主日的40天,信徒以悔改、虔誠的心,默想主耶穌道成肉身、受洗、傳道、受難的過程,操練如同耶穌在曠野的祈禱生活。

在聖灰日,牧者引用創世記3章19節耶和華對男人的宣判,以灰在信徒額頭畫上十字聖號,並說:「你本是塵土,仍要歸回塵土。」提醒信徒生命脆弱及仰賴創造主的本質。

在儀式中對男人的宣判,成為對所有人的提醒,不只男人的生命會朽壞、如塵歸土,女人的生命亦然。這也提醒信徒,耶和華對女人的宣判──懷胎及養育的辛勞,亦是由男女共同承擔。

懷孕的辛勞在胎兒高活產率的現代易被忽略,但在古代以色列,母親及胎兒能平安走過受孕、懷胎、生產的過程不是易事。即使在現代,受不孕、反覆流產所苦的女性不在少數,藝人趙小僑經歷一次人工受孕、兩次試管,終於在第三次試管成功懷孕,卻在第16週發現胎停。公眾人物在社群媒體分享心路歷程,引起擁有類似經歷的婦女(及少數男性)回應,讓現代不論男女的生育挑戰浮上檯面。

「生育挑戰」在社群媒體是公開話題,在教會呢?不孕者是否被「信心祈禱」打發?不孕女男是否只能轉向教會外的次團體尋求建言?這些次團體給予的安慰能反映上帝形像嗎?在網友安慰趙小僑的回文中,看見幾個大方向:以自身成功經歷鼓勵當事人也可以做到、正能量喊話「加油!」、理性分析下一步、以信仰提供一套說詞等。

網路的陪伴或許讓相同經歷者不孤單,但若要更恰當地陪伴,大部分話語仍有調整空間,例如:成功的見證否認生命獨特性,成為不一定能兌現的空頭支票。不完美的安慰同時考驗求子者的信念,若這些求子者來到教會,教會能否承接她(他)們的痛?

在聖灰日,額上戴著聖灰十字記號的我們,難以自己用清水洗淨由棕樹灰燼與橄欖油混合而成的灰泥,罪像灰泥一樣難以洗淨,唯有基督寶血可以潔淨。耶穌受難時,兵丁拿槍扎入祂的肋旁,流出的血和水如同母親包覆新生嬰兒的羊水與血,我們在基督的血與水中,有了新的生命。主耶穌不只有男性經歷,祂更是完全理解婦女經歷的生育挑戰。

(作者為台灣神學院神碩生)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