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福禍之間

台灣水情拉警報,中南部情況尤其嚴重,大多數的水庫儲水量低於50%,民生方面若能注意節約用水,還不至於立即影響日常生活。然而對於許多產業而言,無水可用恐面臨停工危機,對於靠出口賺外匯的台灣經濟型態來說,無疑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說起來福與禍只有一線之隔,猶記去年幾乎沒有任何一個颱風直接侵襲台灣,將自然災害的損傷降至最低,想不到全民歡欣鼓舞之際,卻種下今日的隱患:沒有颱風侵襲代表雨量驟減,在豐水期沒有得到充沛水源的水庫,到了枯水期無水可用,也只能望天興嘆。

在人力束手無策時,就是宗教信仰登場的時刻。媒體報導,3月7日農田水利署與大甲鎮瀾宮合辦祈雨法會,一切依循古禮籌備,過去需要披麻戴孝,現在則以穿著白衣代表。台中市長盧秀燕甚至率領水利、農業、經發、消防、民政等多位官員,與現場3000多人又跪又拜兩個多小時,就是期盼能夠天降甘霖滋潤大地,不過目前看來成效依然有限。

這不禁讓人想到聖經列王紀上18章,以利亞單挑450個巴力先知的故事。當時也是久旱不雨,雙方擺開祭壇鬥法,但無論巴力先知怎麼圍著祭壇跳舞甚至起乩,就是無法點著祭壇的火;以利亞卻靠著祈禱,就讓上帝降火點著潑水的祭壇,不久後天上果然降下大雨終止了旱象。

論及今日,基督徒已無當年以利亞大戰巴力先知的豪情,在保障宗教自由的年代,確實也不適合再用「鬥法」的態勢來挑動對立與仇恨,這是人類社會經過千年宗教殺戮以後用鮮血換來的教訓。只是,當傳統宗教透過儀式發揮撫慰人心的功效時,基督信仰又該如何體現盼望的記號呢?

台灣的基督徒向來給人一種「蓋高尚」的感覺,教堂窗明几淨、信徒光鮮亮麗、氣質高雅非凡,不過對勞苦大眾來說,卻有一種非我族類的距離感,始終不得其門而入。這種基督宗教能夠帶來正面提升力量的榮耀與自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也是宣教的危機,因為不接地氣,無法讓福音親近人心,在每人的日常生活中發揮影響力。

聖經所記載的,不單單是聖殿裡的事務,還包括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真實生活,更重要的是上帝與人同在的確信。其中有苦難,也有恩典;有人的罪性,也有上帝的拯救。除了教會圍牆內的服事以外,教會圍牆外的苦難絕非與信徒無關。因為這才是有血有肉、與每一個人生命有所連結的信仰。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