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媽媽・核電歸零》放映 多面向談核電議題

(攝影/張原境)

【張原境台南報導】今年適逢日本福島核災10週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籌辦全台連映活動「福島十年,告別核電」,3月11日晚上來到台南午營咖啡播映紀錄片《福島媽媽・核電歸零》,並邀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詩婷、地球公民基金會兼任研究員陳威志與民眾進行映後座談,與會民眾當中甚至有高中生。

《福島媽媽,核電歸零》(Atomic Refugee Moms)由日本導演中川步(Ayumi NAKAGAWA)拍攝,記錄二瓶和子和她2位上小學的女兒,以及自救會成員的故事,導演試圖從女性的貧窮、工作和育兒環境釐清社會問題,呈現女性在惡劣環境中奮力求生的故事。

陳詩婷表示,此片飽含各項議題:從勞工議題來看,第一線除汙人員均是缺乏保障的派遣工,接觸的輻射量是一般人的8倍;從性別議題的角度切入,也可以看到日本社會的性別不平權,如中央政府及福島縣政策、家人與社會大眾的不理解,制度及社會多重壓迫把避難者逼入絕境,避難者多為女性,有些女性卻被丈夫認為是歇斯底里、反應過度,家庭因此分崩離析者不在少數。此外,依據日本國立癌症中心數據指出,福島核災後診斷出惡性腫瘤的人數高達核災前的60倍,但難以直接指出與核災有正相關,「即便這次檢驗沒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身體會累積到足以致病的量,巨大的不確性也是心理上很大的壓力。」

(攝影/張原境)

陳詩婷表示,雖然日本政府跟福島縣政府很努力在重建,但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解決;爆炸之後輻射汙染像灰塵,會隨著風、降雨散落累積在土壤裡面,福島有840平方公里特別除汙區,目前僅15%區域完成輻射除污,預估要百年以上才會完成相關工程。陳威志表示,除汙其實只是把土挖起來放在別的地方,就像客廳家具表面的灰塵,用抹布抹掉,灰塵還是在抹布上面,尤其森林裡的土壤更是不可能全部除起。

對於災區避難指示已經解除、居民都已回去的傳言,陳詩婷指出直至2019年2月,僅有2成左右居民返鄉,此外一般人的輻射年受曝限度建議是1毫西弗/年,日本政府為了解除避難指示,把標準調高到20毫西弗/年,著實荒唐。陳威志說明,災民資格雖由政府劃定區域規範,然而空氣不會因此被隔起來,在劃定災區以外的區域仍有風險;紀錄片中二瓶和子一家即是所謂的「自主避難者」,多會遭受「明明國家說你們沒事,為什麼你們還要逃難」的歧異眼光,然而輻射污染就像病毒一樣,「壓力就在於你看不見,也不是吸到或摸到會馬上有反應。」

在環境方面,有傳言認為核災後日本排碳量大增,陳詩婷點出,核災後許多營業場所進行節電、發展再生能源,政府更發表「綠色成長戰略」,排碳量其實有減少。她表示,台日兩國均具有離岸風場優勢,適合發展風力發電,台灣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也有進一步規劃,期盼2050年能達到「碳中和」,「能源轉型是人類活著就必須一直面對的議題。」陳詩婷說,使用綠能是世界趨勢,Apple已要求產線百分之百的使用綠能,國際間也將有「碳關稅」的設置,能源的使用也會影響台灣未來的企業競爭能力。

(攝影/張原境)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