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中長執與信徒訓練 認識李庥宣教史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屏東報導】3月21日下午,屏東中會傳道部舉辦長老、執事與信徒訓練會,邀請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翁瓊華和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主任潘稀祺牧師分享,前者談首位來台牧師李庥的宣教歷史故事,後者談李庥的貢獻與精神。

翁瓊華曾參加屏東中會舉辦的「佳美腳蹤」活動,從而認識李庥宣教足跡,加上李庥安葬在現今高雄市鼓山區登山街60巷的「打狗洋人墓園」遺址(具體地點不可考),距離她就學的中山大學很近,這些緣份讓她對李庥研究產生興趣,並完成論文〈蘇格蘭來台傳教士李庥牧師研究〉。

翁瓊華指正常常被誤會的記載:李庥實是首位來台牧師,並非接任不幸落海的麥大闢牧師;因為麥大闢的派駐地點是汕頭、需要時到台灣協助馬雅各,而李庥任命地點就是打狗(現今高雄);且在馬雅各的書信中,他曾希望有直接在台灣服務的牧師,為信徒受洗時更有效益。

來台沒多久、仍在學習台語的李庥,在馬雅各暫時離台期間遇上「埤頭暴亂」。埤頭暴亂起源於有位婦女要信教卻被旁人認為發瘋,高長出面為婦人說話,反遭到群眾毆打與抓捕;那個年代的台灣人民對基督信仰不夠信任,甚至認為西醫動手術是殺人和奪取器官等。得知這些消息的李庥前往領事館求助,後才逐漸平息紛亂;雖然暴亂有死傷,但也有不少人在這之中感受到上帝大能,因而決志信主,這件事令李庥深受感動。

暴亂事件後,馬雅各與李庥決定各自宣教方向,馬雅各負責打狗以北,而李庥則往打狗以南、就是屏東和東部前進。翁瓊華介紹李庥在屏東地區宣教與開創教會的故事;例如曾有位77歲老太太經李庥宣教,放棄祭拜一輩子的祖先牌位並參與服事,且表現比很多人更顯精神;李庥的喜悅還有每間教會成立都是會友們自籌資金,遭遇困難也未放棄;除了宣教,李庥也重視教育,其妻子伊萊莎更在女子教育上成為重要助力。翁瓊華強調,很多地方距離遙遠、路途顛頗、民情封閉,要前往宣教並不容易,每個人都應更珍惜自己的教會。

潘稀祺提到,自己的曾祖父是巴克禮的第一代神學生、並接受李庥洗禮;他說明李庥有蘇格蘭人「不畏艱苦的精神」,來到台灣傳教,且注重在地人才培育等。最後潘稀祺勉勵眾人,要效仿李庥時常禱告、樂於分享、生活簡樸、愛傳福音等精神。

(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