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不服從 從港台經驗談占領運動

(攝影/ 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2014年的「三二四占領行政院」距今已經7年,這場占領運動深刻影響台灣。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於3月21日舉辦講座「占領運動與集會自由——從台灣及香港談起」,分析從台灣與香港兩地的占領運動現場的觀察,台灣與香港彼此微妙的呼應或對照,以及談到從近年的社會運動事件,可以如何看待占領運動、公民不服從。

經歷台灣占領運動的在台港人唐紋語重心長地指出,希望香港的血淚經驗,能讓台灣的民主體制更加精進與完善。她表示,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在未來3到5年間會加速進程,希望台灣人現在已經有所警覺,知道需要凝聚更多抵抗中國的意志力。關於今年8月台灣要舉行公民投票,她指出,這是民主的展現,然而也是復辟勢力與民主自由的一方再次對決,「如何在這一場戰役裡面,台灣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守住台灣這一片民主、自由的陣地,會是未來台灣10年要持續面對的問題。」

2019年,唐紋在台灣加入救援香港工作,她指出,香港人選擇流亡海外的優先地點是台灣,台灣也確實是全球救援香港最大的基地,從過去到現在,台港兩地的公民社會有緊密的交流,位置也都在對抗中國的火線上,兩地公民有相當大共鳴,所以台灣對香港人來說,確實是第二個家。

台灣公民陣線秘書長江旻諺到香港留學的那一年遇到香港占中運動,也親身參與;他指出,香港學生運動會先爭論理論的基礎,必須先辯護運動的正當性,若理論無法得到認同,將會遭到反對,因此運動是在立論被認可的過程中醞釀;而台灣的學生運動相對沒有花時間經過爭論與辯論、使運動能夠成為正當的過程。

江旻諺表示,過去屬於英國殖民地的香港,有言論自由及較寬程度的參政自由,而且英國政府會很快回應香港人民的民生需求;如今,香港面臨大搜捕,那些在英國殖民下成長的學者與長輩面對中國的野蠻來不及反應,習慣文明的香港要如何對付野蠻人,這是現在香港人要思索的問題;反觀台灣的學生運動與公民社會運動,則是生猛、活潑許多。

但是對於台灣的未來,他認為還是個未知數,因此台灣公民心底要有一起創造社會進步的野心。他建議,學生要在校內建立起跨校組織,並與公民運動的組織相連結,原因是有了組織才有能力去面對未知,而且有立即反應的位置。

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林佳和則強調捍衛民主的價值,小到學校、大到國家前途,任何的選舉都千萬不要輕忽,因為任何事情無一不是政治,民主需要捍衛,不要讓民主留在書本上與應付考試的背誦裡,他說:「民主需要被監督,這點需要銘記在心。」

林佳和表示,會思考國家巨變的通常都是年輕人,太陽花學運占領立法院行動的前奏,是反對馬英九政府與中國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該協議框架下要推6個協定,第1個是貨貿協定,第6個是文化協定,依據文化協定的時間表,中國解放軍媒體會在今年進駐台灣,所以那一晚的占領立法院行動沒有讓台灣掉下懸崖,不過現在的台灣也還是沒有離開懸崖邊緣。

占領運動關係到公民不服從,也許會有反動的思潮利用公民不服從去遂行復辟政治。林佳和指出,公民不服從的核心價值都跟民主價值有關,帶有非常明顯的民主意志色彩,因此,那些顛覆此核心價值的鼓吹聲音絕不是公民不服從運動,例如仿效占領運動但鼓吹回歸中國,就不是公民不服從。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