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百工學家】成為一位大學教師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BOYU(日本大學教師)

常聽到學術界同行說,鼓勵人「走學術、念博士」其實是在害人。話說我自己能從徘徊在大學教師這個職位的窄門邊緣,到成為一位專任大學教師,並且是在異國的日本,過程中有太多的恩典與奇蹟。求職經驗當然不一定能複製,但作為日本的大學教師,工作箇中心得或許可以共享。

在台灣,大學教師的工作較偏重研究,特別是國立大學,在以往評判一位老師的標準幾乎都以研究的質與量為主,雖然近來較有改善,但不免很大程度地犧牲教學。來到日本後才發現,日本的人文社科領域重視教學甚於研究。這當中當然也有資源分配的因素,因為人文社科所分配到的研究經費較少,拿國家經費支持研究計畫的機率也比台灣低。重視教學讓大學生與老師之間較多互動,特別是專題討論制度,大部分學校大三和大四學生必須選擇一位老師上專題,並且撰寫相關領域的畢業論文。常有老師帶著自己的專題學生到國內外修業旅行,雖然身負重任,卻也樂趣十足。

重視教學的環境,讓我對知識的傳遞,甚至於耶穌與門徒之間關係,有更深一層的體會。雖然我任教的是公立大學,學生相對上素質不錯、有求知慾,但還是會碰到心不在焉的學生。大三以上的學生畢竟都成年了,我甚少用規訓的方式,而是儘量在教學內容上,用許多生活的實例切入,將該堂的課程內容逐步帶出,吸引學生注意。常在想,耶穌層次這麼高的導師,要教導問「誰坐在右邊」這樣世俗權力角度問題的弟子,需要有多費心,才能將靈性的真諦傳遞出去。因此耶穌常以故事、譬喻的方式切入,讓人明白較深層的道理。其實教學不正也是如此。

除了重視教學,還有瑣碎的行政工作。在台灣,部分行政工作由大學行政單位職員負責,例如教務處、學務處或國際處等。在日本則是教師要負責,所以每個學院皆有由教師組成的教務委員會、入學考試委員會,國際交流委員會等,作為學校一分子,教授也是無法閉門造車的,得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和協調能力。其中最特殊的大概就是入學考試業務,因為老師被要求得親自監考並閱卷。一年之中,最緊張的入學考試大概就是大學中心測驗,相當於台灣的指考或學測,是日本全國的年度大事,而偏偏每年都在日本海側和北海道大雪紛飛的1月中旬。不僅如此,一旦監考過程出差錯,隔天肯定上報,因此每位老師都是神經繃緊地做完兩天的大考工作。

挑戰雖多,但非常感謝上帝的恩典與帶領,在這裡會說華語的同事,竟然大部分是基督徒,因此我也受邀加入了同事參與的教會,生活上、工作上都能相互扶持,讓我在異鄉的日子裡,能夠不孤寂。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