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讀經筆記】不是我吧?

◎李明翰(台南大專學生中心助理)
◇讀經進度:馬可福音11~16章

在逾越節的最後一晚,耶穌與門徒共進晚餐,並在宴席中講了一句頗煞風景的話:「我告訴你們,你們當中,跟我一起吃飯的,有一個人要出賣我。」(14章19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年版)接著,是我覺得整卷福音書最黑色幽默的記載:「他們非常憂愁,一個一個地問祂:『不是我吧?』」(20節)

這是很不尋常的回應。畢竟,如果我是門徒,第一個反應可能是驚訝地問:「是誰要出賣你?」但是,為什麼經文反而是寫「不是我吧」?有個可能的解釋是,這十二位門徒其實都想要出賣耶穌,只是猶大的意圖最明顯地表現出來。沒想到,到了福音書的尾端,門徒仍然瞎眼,甚至背叛那曾信誓旦旦跟隨的老師(10章28節,14章31節),著實令人不勝唏噓。

其實,門徒一直都不懂耶穌。當耶穌第一次預言受難,彼得責備耶穌;第二次,門徒還在吵他們哪個才是最大的;到了第三次,雅各和約翰甚至求要坐大位,而引來其他人的不滿。相對地,當我們跳脫門徒的視角,看見那不惜一切也要膏抹耶穌的婦人,反而才是真門徒的典範,而非如旁人假惺惺地說要拿這些錢來救濟窮人。

我們大可以從現代讀者的角度,來數落那些不成材的門徒,甚至自詡為那些真正認識耶穌的百姓。然而,馬可福音的作者藉由這些故事在告訴我們,我們就是這些門徒。為了權力與利益,我們犧牲真理;為了讓自己舒服一點,我們逃避揹十字架的責任;為了百姓的「和諧」,我們寧願做假見證陷害那無辜的代罪羔羊。在不安的夜晚,「不是我吧?」這句話刺痛著我們的良心。

在今年2月28日,香港47位民主派參選人被政府指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恐面臨終身監禁的最高刑責,被某些人稱為「港版美麗島事件」。然而,儘管在民主被踐踏的景況下,當天仍有數千位民眾身穿黑衣,舉起手勢聲援被捕人士。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就在臉書上如是說:「願意為香港獻身的從政者、願意在庭外守候十數小時的素人和市民、願意在庭內堅守法治的律師、願意持續報導最新消息的記者,以及再次響徹街頭的抗爭口號,讓香港的美麗再次從人的意志、勇氣和對自由的追求中滋長。抗爭,永遠都是最bittersweet(又苦又甜)的經驗──看見犧牲,更看到光芒。」

若我們平常就學會趨炎附勢,而非憑著信仰說真話,我們就是背叛耶穌的那群門徒。跟隨耶穌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假如,這是唯一你能找到出死入生的可能性,你是否願意試一試呢?馬可福音挑戰著門徒,也挑戰著我們。願我們有一天能堅定地說:「不是我!」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