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壽山中會教育部於4月18日下午假竹門教會舉辦兒童主日學師資培訓,邀請新竹北門聖教會牧師周玉筍以「耶穌的比喻:故事的力量」為題,透過多段經文與實際見證,與眾人談兒童主日學教師的說故事技巧與預備,最後以耳熟能詳的「浪子回頭」故事讓與會者操練實作。

壽山中會教育部部長曹正元牧師在開場引言中用教勢數據坦言長老教會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危機,「但在場的主日學教師都是有福的人,參與在建造的工作中。」周玉筍則肯定兒童事工確實是充滿盼望的事工。

(攝影/林婉婷)

「故事充滿力量。」周玉筍從耶穌的比喻彙整出4項重點:我是誰、教誨、現行價值與願景;「我是誰」指透過選擇的故事,聽者認識講者並產生共鳴、建立關係,另結合聖經經文與真實經歷,讓孩子認識「耶穌是誰」;「教誨」指用故事傳遞教育目的及價值觀,並指出可行路徑,周玉筍提醒要把握核心與提供方法,否則會道理很深、卻難以遵行;「現行價值」指講者自己的見證,讓人看見實踐的榜樣;「願景」指故事能夠激發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克服挫折、沮喪,得以振作,並且在認識上帝後能夠「跟隨上帝」。

(攝影/林婉婷)

周玉筍藉由學習金字塔點出要深化故事影響,不只是聽和讀,還可以視聽、示範強化,再佐以討論、做中學和教別人等行動,產生具思考的提問;又根據兒童認知發展,11歲以前的孩子處於感覺、操作和具體期,較難抽象思考,老師們在帶領上宜多透過感受、實作和用具體例子讓孩子們理解專心、恩典等抽象觀念。

在故事預備上,周玉筍說明「消化、組織、熟練」3個階段;首先熟讀與故事內容,包含整理相關知識;接著是選定主題,按此組織起、承、轉、合與安排故事架構;後開始練習說故事、設計延伸活動、準備教材等。周玉筍亦分享多種破題方法,及如何運用聲音、肢體和表情來加強故事印象與傳遞情感。

(攝影/林婉婷)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