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一種織事 同理烏腳病患處境

(攝影/游淳詔)

【義工記者嚴麗台南報導】烏腳病曾令西南沿海居民聞之色變,因為長期飲用含砷井水,導致病患四肢組織壞死,難逃截肢命運。面對病痛的打擊,人們該如何活下去呢?成功大學歷史系與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台南中會北門嶼教會合作,在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台南博物館節館校合作行銷推廣計畫」支持下,於4月23、30日舉辦「藺一種織事」藺草編織體驗工作坊,邀請北門國小師生透過擬真體驗與藺草編織,感受病患面對病痛時努力活下去的力量。

本次工作坊是由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謝仕淵帶領學生策劃,期待參加者能在導覽及擬真體驗中,同理病患的不便之處,透過藺草編織,理解病患截肢後,經由編織過程重新尋回面對生命的力量和尊嚴。活動中安排尋找水源及竹椅代步的體驗,讓學生理解過去居民難以取得飲用水的困境,以及烏腳病患截肢後移動及視線的不便,並邀請台南後壁菁寮墨林農村文物展示館的洪柳絹老師,教導學生使用藺草編織兔子吊飾,藉由動手製作連結過去歷史,帶領參與者發掘另一種烏腳病的視角與知識。

台南市政府推動「台南博物館節館校合作行銷推廣計畫」已邁入第5年,鼓勵學生藉由規劃行銷方案,主動參與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事務,為地方文化詮釋與推廣注入新能量。2021年「台南博物館節」將於5月22、23日登場,2天將舉辦6場導覽與藺草編織體驗活動,開放150位名額,詳細內容請見「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臉書粉絲專頁。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