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含淚宣教,歡呼收割

◎簡心怡(英國薩頓奇爾特恩教會會友)

2021年是馬雅各醫生逝世百年,今年1月初英國疫情告急,政府再次宣布全國性封城。封城帶來諸多不便,許多家長需要陪小孩在家上課(Homeschooling),這也是我第一次挑戰在家上課。初時女兒完全不讓我教,即便做了許多準備,也難以讓她學習,這讓我感到無力又無奈、失望又沮喪,甚至有做白工的感覺,因付出時間與心力,結果不如預期。然而,教育並非立竿見影,相信我所教的能在她未來生命中成為她的幫助。

宣教事工何嘗不是如此?宣教師飄洋過海,學習他國語言,適應氣候環境,了解當地民情,心懷忐忑地在異地宣教。即便馬雅各胸懷仁心,為宣教做了許多準備,一開始仍受排擠與毀謗。他並沒有灰心,仍然持續宣教的事工,他相信他所傳的信仰將成為此地的祝福。

馬雅各在看西街開了第一間診所,利用診所後面的空間作佈道所。看西街診所演變成今日的新樓醫院,當初馬雅各將基督信仰傳入台灣,而有了日後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當年他所帶領的人,所傳的道,如今已發芽結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自1865年帶領許多人歸向主,培育出許多牧者,現在更有台灣牧者與台灣學生來英國做宣教和福音工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馬雅各逝世百年紀念籌備了一連串的活動。然而英國一直受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舉國處在不安的情緒之中。去年英國本應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戰勝利75週年,因疫情緣故,所有實體活動被迫取消。當天英國廣播公司(BBC)用紀錄片提醒人民,戰爭的辛苦與勝利的喜悅,二戰中撫慰人心的歌曲〈後會有期〉(We Will Meet Again),再度成了疫情下的盼望。此時在英國的基督徒,只想到切身的事工。疫情下許多社會現象更加突顯,比如大量的失業人口、獨居、貧窮或有身心疾病的人,還有因疫情失去親友的人。龐大的社會需求,許多教會轉換事工方向,熱心支持食物銀行、協助獨居老人,並以電話提供慰問及心靈諮商等。

台灣籌畫的馬雅各醫生百年紀念活動絕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工,只是我身處異地,難以熱情回應。然而這樣的紀念活動,是為了提醒我們記得宣教的辛苦,收割的喜悅,並學習當年宣教師奉獻的精神,以及他們如何為了福音遠赴他鄉,在屬靈的戰場上,贏得更多的靈魂。將來我們也會以神的兒女身分再次相見。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