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實踐愛與公義 正視性別暴力

長大馬籍女大生命案震驚社會 再思公共安全、校園安全及身體自主權

【張原境專題報導】台南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女學生10月28日晚間從學校獨自欲返回校外租屋處,經過台灣鐵路管理局沙崙支線高架橋長大路附近,沿高架橋下便道行走後失去蹤影。經警方調查後,發現馬籍女大生遭人擄走性侵並殺害棄屍,此一命案震驚全國,引起極大社會輿論,也讓公共安全、校園安全及性別暴力等議題再次浮上檯面。

事後調查也發現,9月30日已有女學生在同一地點遭遇類似擄走未遂事件,10月1日向學校通知後,校安中心卻未依規定進行校安通報及上報教育部;9月底亦有女學生遭遇類似事件赴歸仁分局派出所報案,卻未開三聯單,遭質疑吃案。種種跡象都顯示在治安維護議題上,仍未重視被害人的受害經驗,即使日前已有被害人報案或通過社群發文示警,依舊難挽憾事。

命案發生後,網路上出現許多情緒性言論,梁姓凶嫌的父親遭起底、住處也被蛋洗。勵馨基金會南區關懷牧師陳麗華認為,有時社會事件與加害者的處境複雜,本次命案也仍在偵查當中,民眾應保持冷靜,勿過度渲染。而對於台南市政府擬將警察、衛生單位接獲校園通報精神疾病、特殊性癖好個案資料相互連結,她認為此做法恐方向錯誤,並非所有具性癖好者均有犯罪動機,應當尊重他們的隱私權,避免造成汙名化。

11月7日晚上勵馨基金會於台鐵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站前廣場舉辦「給我一盞燈,照亮夜行路」活動,回到後來路燈已全部修復的事發地點,眾人持手機、手電筒或蠟燭等發光物,沿著高架橋下便道行走一圈,最後將蠟燭擺放在地上形成台灣的圖樣,呼籲政府與社會大眾共同建立社區安全網。

勵馨基金會提出三點呼籲:雖然台灣早在2007年即簽署《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更在2011年制定《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制定施行法》,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下的人身安全組也分別在中央與各縣市每半年開會一次,然而政府是否編列足夠預算,且中央與各縣社政、警政、醫療與司法跨系統間可否有效整合合作,顯然仍有待調整之處,力促不分性別的每一個人免於性/別暴力的威脅,是國家應給予人民的基本承諾;再來,邀請全國大專院校,校內外攜手守護學生安全,包括提供學生更多時段的校車、特約共乘友善計程車、招募友善房東等因地制宜的協助;最後,呼籲大家留意社會上經常存在的性/別暴力迷思,勿歸咎於「動物性」或被害人自我保護不足,或是穿太少才會受到性侵害,期盼眾人深耕在地連結社區,讓人人成為重要他人。

勵馨基金會台南分所主任陳貞樺表示,接下來會在網路上發起揭露社區暗處行動,邀請全台民眾在一般生活、上學或工作的場域,若觀察到暗黑的巷道,可拍照傳給勵馨,勵馨彙整後將給予地方相關單位。


 彭婉如事件  ➤ 生命火光 照亮黑路  

11月7日晚上勵馨基金會舉辦「給我一盞燈,照亮夜行路」活動。(攝影/張原境)

【林婉婷專題報導】1996年11月30日,時任民進黨婦女部主任的彭婉如赴高雄,遊說將出席12月1日召開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的黨內夥伴們支持《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不料卻在深夜搭計程車前往住宿旅館途中遇害。12月2日家屬通報失蹤,隔日上午婦女團體召開「婉如,妳在哪裡?」協尋記者會,下午警方便獲報、發現遺體。案件至今近24年,凶嫌仍舊未明。

受師範教育並曾任教職的彭婉如,在1985年旅美期間從事《美國婦運史》的編譯,了解美國婦女權益運動爭取歷程與其中艱難,在1988年返回台灣後開始台灣本土的女權運動。曾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婦女救援基金會理事、晚晴婦女協會理事長、民進黨婦女部主任。

彭婉如命案震驚各界,也帶來影響與改變。司法方面,早已提出但擱置兩年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在1996年12月31日三讀通過,隔年1月22日公布實施;在同時間三讀通過的,還有早早提出但也同樣遲遲未通過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規範有重大刑案前科或在執業期間犯罪者不得擔任小型車運輸業司機(2019年6月修法已將條件放寬),部分地方政府還設置夜間專線與服務據點,例如在1996年12月20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信義分局設立了「24小時婦女保護中心」。

在1996年12月13日,全國大專女生行動聯盟前往教育部抗議,呼籲成立「兩性平權教育委員會」(現稱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教育部在1997年3月落實成立,規範學校須安排性平教育時數。在2018年3月8日,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通過,確定尚未偵破的重大刑事案件無法律追訴期期限,其中包含彭婉如命案。

社會運動方面,彭婉如命案後幾日起,「婉如行動」記者會、「婉如專線」、遊行、追思會等行動陸續於全台各縣市展開;在1996年12月21日,「全國婦女連線」發起「1221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高呼「女人要權力,不要暴力」,並將11月30日訂為「台灣女權日」,以記念彭婉如促進台灣女權的貢獻。另在12月30日,行政院召開全國治安會議,全國婦女連線在會場外擺放多雙女鞋,以鞋為「血」的諧音,象徵該年遭性暴力以及受殺害女性。

值得重視的是,當時全國婦女連線在要求政府作為的同時,也要求媒體報導自律,因為命案後竟有質疑彭婉如是否飲酒,指責為何穿粉色套裝、為何抵抗性暴力以致喪命等「檢討被害者」的輿論。

另由簡偉斯執導、民進黨製作的紀錄片《回首來時路──她們參政的足跡》在1997年發行,盤點台灣民主及婦女運動歷程,邀請多位女性政治人物及社會運動家訪談,其中正包含彭婉如。紀錄片末亦點出彭婉如致力推動的《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終於在1996年12月1日經民進黨臨時全代會通過,然而彭婉如卻未能親眼見證成果。同樣在1997年5月1日成立的「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現仍參與在女性生育、托育、職業等權益保障與服務中。時至今日,彭婉如在女權議題的諸多論述仍然鏗鏘有力。


宣導建立管道防治性騷擾長老教會總會辦實務座談

主講人為七星中會性別公義部性騷擾處理調查委員郭士賢。(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性別公義委員會與各地中會、族群區會合辦「性騷擾防治實務座談會」,南部場於11月14日上午在Payuan(排灣)中會Kazangiljan(佳義)教會舉行,邀請七星中會性別公義部性騷擾處理調查委員郭士賢擔任主講人。

郭士賢坦言,教會害怕通報,認為公開資訊會破壞教會形象與和諧,且不清楚通報管道、處理機制。他說明,教會遇到申訴案件應通報中會處理,避免小會角色尷尬,也免除外界對教會有強迫人和解的刻板印象;此外也呼籲每個中會、族群區會都應有性別公義事工部,邀集不同性別、職務者組成性騷擾申訴處裡委員會,若人手不足,可向總會或鄰近中會、族群區會尋求幫助。

對於教會如何面對性騷擾議題,郭士賢建議,目前總會已有相關法規,另應加強性別平等意識教育、熟悉通報管道與程序,且中會、族群區會編列足夠經費予性別公義事工部舉辦相關講座、培訓。「公義是愛心的前提。」郭士賢說:「沒有公義做基礎的愛心,這樣的愛心是虛的,不會長久,也不會帶來合一。」
Payuan中會性別公義事工部部長Valjakas Zingrur(景如‧法拉卡斯)牧師引用詩篇85篇10節與眾人共勉,指出在了解法律的同時,教會也能成為「重要他人」,陪伴當事人走過性騷擾、性侵害、家庭暴力訴訟的漫長過程,療癒受傷心靈,讓愛與公義並存。

總會婦女、性別公義幹事連嫦美牧師受訪時表示,雖然性騷擾議題在以宣教為主的教會界並不算主流議題,但總會性別公義委員會相信防治觀念很重要,會持續推行宣導;總會性別公義委員會亦出版《性騷擾防治指南》手冊,內容包含教會性騷擾案件的迷思解惑、自我保護、申訴流程等。


 拾蒂工作坊  ➤ 破除刻板 學習說不 

【張原境專題報導】台南神學院基督教研究所宗教社會工作組與勵馨基金會11月14日於南神共同舉辦「拾蒂工作坊」,內容包含戲劇暖身、身體界線、心理潛能探索、女性意識覺醒、劇本介紹、個人故事、社會議題探索以及性別意識提升,期盼藉此開啟教會對性別、身體、社會議題及個人故事的訴說空間。

戲劇治療師林淑玲(Josephine)首先帶領學員探索女性的身分與意識,透過沒有目的的行走與觀察,使參與者打開身體的活動性及感官的敏銳性。接著每組學員再依指示,發揮創意將與女性有關的主題透過肢體演繹,使每個學員都更自在地親近自己作為女性的身分和角色;接著透過長、短劇的讀本、情節與角色情感討論、排練與演出,學員們在過程中激發更多想像,也更深入思考女性在社會、家庭中的角色,接納不同階段的女性自己,展演的故事分別有:少女約會未婚懷孕、出養、家庭內性侵、法庭審理性侵被害者和跨性別的對話等,這些均改編自真實的社會議題。

南神社工所助理教授鐘文君發現,行政院推動的性別主流化,若希望能落實在社區常民的生活中,似乎需要傳道人或社工扮演傳遞訊息的角色,因此便先在社工系的課堂上談論過情感教育與親密暴力的議題,「有時民眾不是很能分辨愛與暴力。」

鐘文君曾在勵馨擔任過輔導員,過程中發現社會大眾對於性或是女性議題,經常有許多扭曲的想法,女性本能天然的感受,往往為了迎合社會文化的規範而被壓抑,鐘文君便希望透過「拾蒂工作坊」中文本的展演,幫助參與者反思自己所處社會文化的價值觀。

鐘文君以女性拒絕男性的性要求為例表示,女性會以各種理由表達「我不要」,男性則以為不要就是要,這種暗晦不明的表達,有可能是缺乏鼓勵女性勇敢說出真心話的社會文化,此時女性內在的聲音就消失了。她說,某位工作坊成員曾表示:「我知道女性有權力說不要,但就是說不出口,尤其在基督信仰文化裡又強調順服。」也有學員反思後想對丈夫說:「如果從你的眼光看我什麼都不對,那是因為你還沒看見我的寶貝。」鐘文君認為,女性多半扮演配角的角色,不被鼓勵表達自己的立場或想法,女性的聲音很容易在社會、教會及家庭中被「妳應該要……」壓抑住,唯有練習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需求,才能更貼近自己,明白如何修正自己。

談到性騷擾的議題,鐘文君認為,歸因與尋找理由本是人性,但若只歸咎於受害者穿著太暴露,恐擺錯重點,加害者可能也有早期創傷需要被社會關注。她根據一份非正式統計表示,穿得越保守的人其實反而越容易成為下手的目標,因為給人容易欺負、不易反抗的感覺。不過她也強調,性騷擾與性侵害的發生不論預謀或是隨機都是有可能的。


 「愛的保證」  ➤  支持孩子 走過陰霾 

勵馨倡議專員陳佩儀牧師,從繪本《蝴蝶朵朵》與手冊《兒童性侵害防治新觀點:說不真的不容易》論熟人性侵與身體自主權。

【林婉婷專題報導】勵馨基金會屏東分事務所於11月10日「蝴蝶朵朵:熟人性侵害防治」社區志工培訓課程;上午場邀請寬欣心理治療所所長鄭皓仁心理師,論兒童性侵害事件造成的創傷,及如何關懷、協助受害者與家屬;下午場則請勵馨倡議專員陳佩儀牧師,從繪本《蝴蝶朵朵》與手冊《兒童性侵害防治新觀點:說不真的不容易》論熟人性侵與身體自主權。

陳佩儀表示,學員們在培訓後除了提升敏感度,也鼓勵他們成為社會安全網的一員,將資源帶進社區、看見脆弱家庭的處境;尤其當代社會組成多是小家庭,社區支持非常重要,「每個人都可以是孩子的重要他人。」

陳佩儀引衛生福利部統計指出,2018年的性侵害案件中,18歲以下受害者佔62%,加害人與被害人為相識關係逾90%。接著列出兒少性侵害迷思,重申沒有哪種樣貌就代表一定是加害人或不是加害人;熟人性侵通常不是單一偶發事件,也不是孩子捏造的故事,更不是因為被害人本身不檢點導致悲劇發生。

陳佩儀強調,藉由《蝴蝶朵朵》與孩子談性侵害議題時,要傳遞給孩子兩個重要的「愛的保證」:「發生這些事情不是你/妳的錯」及「一定會有大人可以幫助你/妳」。繪本可以開啟孩子與大人間的親密感,讓雙方建立信任與討論。

發現兒少性侵害案件應該怎麼做?陳佩儀說明,如果是「故事志工」,可以通知學校的輔導老師或性平人員;還可以擔任聆聽者,但不要因為好奇而過度追問細節,並且遵守保密原則。而作為一般大眾,則可以求助113婦幼保護專線或勵馨基金會等機構。

至於受害者的言詞反覆是否為說謊?陳佩儀分析,這可能是孩子對事件發展複雜化及家庭關係瓦解的恐懼、不安與自責導致;因此陪伴非常重要,別忘了告訴孩子「愛的保證」。正如加害者不是特定形象,受害兒少也不一定符合大眾對受害者的想像,很多時候經過深入了解才知道孩子的想法,「我們要相信孩子說的,」陳佩儀最後提醒學員們,要肯定孩子們表達的勇氣,不要指責、批判,「責任絕對不在孩子。」
參與培訓的屏東中會退休牧師黃美俐受訪時表示,教會界偏向信任所有人都是好人,所以不願深談性侵害相關議題。但最近一些案例讓她開始反省:作為牧者、作為基督徒,在信仰造就之餘,對相關議題也應有更多關注。有了敏感度後,她由衷盼望能為屏東地區教會的主日學校長與老師舉辦相關研習。

勵馨基金會推出《兒童性侵害防治新觀點:說不真的不容易》手冊,分孩子篇與大人篇,採圖文方式向不同年齡群談對身體界線的認識、保護、尊重、拒絕與求助,目前推行200元助印捐款活動,欲知詳細資訊者,可拜訪勵馨基金會屏東分事務所或洽:08-733-0955。


《未未:身體的界限》

作 者│林富莉
繪 者│馬郁芳
出版社│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

《未未:身體的界限》書名為「界限」而非「界線」,是期許在性騷擾「具體行為」外,延伸討論「心理」與「言語」層面的性騷擾。

繪本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完整故事,以名叫未未的小羊為主角,談未未遭老師熊抱後產生被冒犯、被傷害的感受,及未未的父母在知情後如何採取行動;特別的是,故事以動物作為主角、並未強調未未的性別與樣貌,希望讀者們能理解兒童性騷擾不只發生在某種性別與形象的群體裡。第二部分收錄面對兒童性騷擾事件時如何因應、申訴管道與後續程序等。第三部分則介紹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與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

在推廣《未未:身體的界限》方面,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舉辦多場巡迴講座和展覽,盼望開啟社會對話,不但是兒童性騷擾防治宣導,也是與民眾交流想法、經驗,讓性別平等意識的教育及建立更全面;另也將繪本納入協會舉辦的「法律與性別意識志工培訓課程」教材。

《未未:身體的界限》為公益出版品,開放予民眾免費索取,可電洽07-550-0522;由於印刷數量有限,未能取得書籍者亦可赴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與分館等單位借閱。


《蝴蝶朵朵》

作 者│ 幸佳慧
繪 者│ 陳潔晧、徐思寧
出版社│ 字畝文化

《蝴蝶朵朵》以細緻插圖和詩意文字,交織出兒童遭遇性暴力後受創與修復的故事。朵朵是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雖然家裡只有媽媽,但社區鄰里都很喜歡、關心朵朵。有位「叔叔」特別照顧朵朵和媽媽,原本朵朵也很信任叔叔,然而叔叔卻藉各種理由觸碰朵朵,直到媽媽察覺朵朵的情緒有異,引導和詢問下得知真相,隨即報警。但故事還沒結束──雖然走過創傷還有一段很長的路,但媽媽和社區居民會一直陪伴在朵朵左右。

隨繪本附贈之應用指導手冊收錄內容包含:作者幸佳慧談台灣兒童性侵害議題和繪本共讀建議,繪者陳潔晧與徐思寧論性暴力受害者的復原與陪伴者的重要性,勵馨基金會說明性騷擾、性侵害、身體自主權,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解說受創兒童身心反應與照顧者心態。

《蝴蝶朵朵》可以在全台各網路書房及實體書房訂購。(整理/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