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採訪報導】原住民族委員會自2013年推動「原住民族語扎根計畫」,與地方政府合作遴選「族語保母」,讓學齡前幼兒能夠接受居家母語托育;日前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受理本年度族語保母口說能力測驗,其中屏南和屏北場次分別有Payuan(排灣)中會Tjavatjavang(達瓦達旺)教會牧師Ljumeg Patadalj(蔡愛蓮)和Payuan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茂)牧師擔任考官。兩位牧師受訪談到口試當天觀察,及對兒童族語教育的想法;因應防疫,各級學校停課不停學,或許也是開始家庭族語教育的契機。

廣告

Ljumeg說明,這項政策結合育兒和教養,透過每月核發獎助津貼鼓勵照顧者帶領學齡前兒童學習母語;口試為全族語對話,除了自我介紹,還有問答題,例如對族語的認識、認同和教學規劃等。考試當天,有不少報名者是長輩(Vuvu),不過有一位不滿30歲的Payuan中會Nansiku(南世)教會青年前來報考,令人印象深刻。Ljegean則提到,屏北場次同樣以長輩居多,但其中有位布農族嫁到排灣部落的年輕媽媽,因為想陪孩子們一起複習學校族語課內容,另一方面也想要加強和家人的溝通,她決定跟孩子一起學習,便鼓起勇氣報考;另有位來自文樂部落的年輕媽媽,能夠流利標準地說母語。Ljegean認為這是文樂部落的特色,她過去參與Payuan中會Pucunug(文樂)教會主日禮拜亦是全程族語,且年輕一輩的母語能力也不錯。

圖為2017年Payuan中會辦理首屆兒童族語詩歌比賽照片。(攝影/林婉婷)

Ljegean感嘆,較令她訝異的是連長輩們還是會不自覺地使用華語,例如「因為」「所以」「然後」等連接詞會習慣性地講華語,「可見這影響我們有多深。」據她暸解,其實有不少報考者過去沒有給孩子或是本身沒有接受過族語教育,因此想要藉這個機會彌補遺憾。

「族語教育能在家裡落實是再好不過了。」Ljegean認為學校授課之外,家庭也應該還是營造生活化的母語環境;她自己的兒子是由外祖母照顧到小學六年級,因為從小跟著長輩生活,耳濡目染之下能夠聽、說母語,且當兒子接回身邊,她會自然地與兒子使用族語,想要承接母親的教育;女兒則是她自己照顧,當時為了便利,主要以華語溝通,可惜間接使孩子失去對母語的熟悉度。

Ljegean補充,不論是在學校或教會,族語教育仍較聚焦在單詞,還是應有全母語對話;其中「生活」不是制式化的教材,反而能夠靈活應用,雖然要全家人打造族語環境並不簡單,但若有所共識,就要下定決心,「把母語當成日常生活,才能營造環境。」最後,她介紹一句時下防疫口號的族語,歡迎家長們向孩子們分享,「Karasudji a qemceng tua ljayar, a zemazaw a paljakev tua i Taivan.(團結防疫,守護台灣)」。

屏東縣原住民處原訂5月20、21日舉辦之新、現任族語保母職能強化訓練課程因防疫而延期,將待6月8日後公告更新課程時間。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