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午餐」直播節目 談愛的渴望與自我照顧

(相片提供/張原境)

【張原境採訪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助理吳雨樺、朱思恩與前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王榮義牧師合辦「誰來午餐」線上直播節目,2月23日播出首集,談論情緒、自我認識等議題;5月26日邁入第7集,主題為「擁抱,缺愛的自己」,談論如何尋找內心真正的貧乏,看見自己迫切渴望被關愛之處並進一步自我照顧。

(相片提供/容易牧師陪你聊聊)

王榮義指出,有人會特別注重公平正義的伸張、有些人會熱衷於動物救援等,或是擔任社工、牧師,皆有可能是對於某種現況不滿而投入;然而他強調,自己並非要批評這些人的努力,這些行為都非常好,但若缺乏自我傾聽,心中的遺憾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被照顧到;當工作結束,心中的孤單感仍會存在。王榮義說,切記不要隨意波他人冷水、論斷他人,是否缺愛不是拿來評斷別人的工具,「講別人都很快,但卻很難面對自己的缺乏,尤其當看見自己的不足卻又無能為力時,那種感受會讓很多人想逃避。」

延伸閱讀:高雄大專中心聯合聚會 王榮義談自我療癒

王榮義表示,承認自己有無能為力的軟弱之處,接著會看見自己從受傷那一刻到現在,做過多少努力、經歷多少辛苦,「要誠實地接納自己走過的路程。」他以李宗盛的〈山丘〉歌詞「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為例指出,許多人把人生當成一道道關卡,認為需要去努力克服;自卑的人會認為事業有成就可以找回尊嚴,然而內心的空虛感卻始終存在。他認為缺愛這個議題,不是做了多少努力去掩蓋缺愛的經驗,而是如何讓這些經驗被聽懂、被接納、被醫治,「承認自己內心貧乏的人是有福氣的。」用努力的結果說服自己「我很好」,有時是一種逃避痛苦的方式。

朱思恩認為,成功有時似乎成為認識自己的障礙,更難以看見自己內在的真實聲音,意識到自己有軟弱跟失敗時才可以更貼近自己的內心。王榮義表示,這就是為什麼常常看到社會上一些所謂成功的人並不快樂,然而也並不一定需要等到苦難或失敗來臨才能面對自己。

(相片提供/容易牧師陪你聊聊)

王榮義表示,自己透過直播傳達理念,已有3年時間;而自我暸解與照顧,是現代人非常渴望且需要知道的議題。談到自我照顧,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做一些對自己好、喜歡的事情就是了,但是卻不一定很深的瞭解自己生命當中擁有什麼、缺少什麼;人們常用盡一切努力往外爭取搶奪,卻永遠無法填補內心的空缺,無法好好休息。

王榮義說,自己從小就非常討厭標準答案,「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所以不可能有一套標準的答案。」王榮義認為,直播不是在宣導一些正確的理念,而是在引導每個人誠實的面對自己,也對自己提問、跟自己對話,將真實的困境與缺乏,帶到上帝面前。雖然聽眾不一定有相同的理念,但王榮義認為至少不用在第一時間產生面對面的焦慮,在直播的世界裡,反而可以跨越一些障礙,例如如族群、國界、性別或是教派的差異。

廣告

談到節目籌備,朱思恩說明3人平常即有在辦公室分享彼此自我覺察的習慣,也看到時下許多人因為對自我不暸解而受傷,因此想要透過直播發展出更多與人連結的可能性和想像;跨越地域與時間限制,讓更多想更認識自我的人,有機會參與在這樣的學習歷程。

負責節目主持、活動企劃及網宣的吳雨樺表示,整個節目約可分為「聊」天、「瞭」解、與「療」癒3階段。因自己本身對於媒體文化、廣播、聲音相關工作深感興趣,覺得若能將彼此「療聊」的習慣,透過網路媒體分享讓更多人一起「療聊」,會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便有「誰來午餐」節目發想;她表示,至今每一集都還在調控與嘗試軟、硬體設備,「有時真的需要一股熱情跟憨勁才會完成一些事情。」

(相片提供/郭上恩)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