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採訪報導】疫情不只影響健康與安全,伴隨而來的照顧責任、經濟重擔、情緒壓力等,都可能讓原本就存有衝突的家庭關係更緊張;勵馨基金會受屏東縣政府委託辦理的駐台灣屏東地方法院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暨家事事件服務中心督導周志漁,與「一站式家庭暴力多元處遇服務方案」督導洪意涵,兩人受訪說明疫情期間的家庭關係變化。

洪意涵表示,3級警戒發布後,非緊急案件皆以電話訪視為主,無法如過去家訪親身見面、觀察,確實造成影響。由於學校停課,雙薪家庭可能要輪流請假照顧孩子,多少會影響經濟;另如果是從事觀光、交通等行業的家庭所受衝擊更明顯。「這些看似不是『暴力』,卻是疫情延伸出來的家庭困境。」她點出,若是家庭主要照顧者對孩子不夠熟悉,加上家長們的教養方式不一致,可能就會產生衝突;為此,勵馨基金會製作防疫小單張,提供家長們和孩子互動的方向。

周志漁認為,疫情使原有的家庭關係衝突更浮現、更強化;過去的溝通、互動不良,在疫情升溫前或許是透過工作或其他方式冷處理,但現在要協調家庭照顧和分工,家人們不得不正視那些被忽略的關係課題。還有一種狀況是離婚家庭、父母分居,其中一方以防疫為由拒絕另一方探視孩子;周志漁建議家長們應以孩子的共同利益為優先,在遵守政府防疫措施之下討論探視約定。

廣告

周志漁指出,家庭暴力不只是「肢體」暴力,還有言語辱罵、人格貶低、經濟控制、跟蹤、性暴力等類型;在處理事件時,首現會先暸解雙方關係是否符合家庭成員定義,再來釐清暴力嚴重程度;「冷暴力」也是暴力,但肢體暴力較容易取證,冷暴力則需要被害人搜集事證,例如手機錄音等;但最終能否申請保護令,仍需要法官裁定。

家庭暴力受害者求助後是否真的就能獲得幫助、改善困境?周志漁坦言,保護令只是警告作用,若遇到極端的行為人,受害者還是要有一套自保之道;社工們在處理事件時也會與個案有相關討論。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