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音樂夢 神學想

牧師、傳道,需要懂音樂神學嗎?

◎陳淑芬

教會現場(擷取某教會母親節禮拜程序和司會詞句,括弧是筆者內心的疑問)

前奏:〈你們要去全世界〉

(我好奇,這是提示我們本週日也是聖靈降臨節嗎?這應該是禮拜結束時用作差遣的音樂吧?)

聖詩:〈老母早導子兒〉

(司會引言說,咱用聖詩432首〈老母早導子兒〉來讚美上帝。但這是一首關於耶穌教導的詩歌,既不是讚美,更不是讚美上帝的詩歌。)

敬拜團讚美:〈我們又在一起〉〈敬拜主〉

(因為今天是台華語聯合禮拜,敬拜團的詩歌就當成獻詩,安插入禮拜程序。但是,禮拜已經進行一半了,〈我們又在一起〉是信徒召聚、互相招呼的詩歌,也不是讚美的詩歌啊!)

主日學讚美:〈媽媽,謝謝妳〉

(這是向母親感恩的詩歌,稱為「讚美」不適切吧?)

司會:「咱感謝主日學用這麼美的歌聲給咱謳咾。」

(主日學唱得並不好,司會不是樂評,不需要給評語;而且,任何詩班都不是「給咱謳咾」。)

後奏:〈吉卜賽之歌〉

(最近教會室內樂團參加比賽得名,所以用得名的曲子作今天的後奏。但是,後奏是我們領受上帝的恩召,帶著使命走出去,不是像吉卜賽人浪跡天涯,只是樂天的享受人生。)

 ♦話語與音樂環環相扣

馬丁路德說︰「所有的牧職人員一定要受音樂訓練」的時代已經成絕響了嗎﹖我的禮拜學老師說,他每週至少花3個半小時選擇適合當週禮拜吟唱的詩歌。台北信友堂前任牧師親口告訴我,他選擇的詩歌決定了他講道的內容,因為禮拜之後,會友可以藉著詩歌記起他講道的內容,繼續屬靈的進程。淡水教會前任的牧師也表示,聖詩使他在週間持續牧養會友的需要。《當代讚美敬拜指南》的作者舒爾(Sheer)更提醒說︰「曲目庫是神學!」

概括而言,禮拜只有兩個元素︰話語和音樂。話語包括啟應、禱告、讀經、講道;音樂包括無歌詞的器樂和有歌詞的會眾唱詩和詩班獻詩。不管禮拜形式如何,牧者的影響力不應只是講道。信息是理性地闡述信仰,音樂則伴隨聖靈用說不出的嘆息,教化、感動人心。兩者應該環環相扣,互為幫補。

可惜的是,牧者通常在講道中,很少提及當天禮拜中音樂與信息之間的關聯,彷彿所有音樂都是點綴用。特別是以清唱劇為主的聖誕或復活節音樂禮拜時,有些牧者又另外講一篇道,反而模糊了音樂禮拜的焦點。

殊不知音樂是信息最好的搭檔,禮拜中音樂的終極目的就是「樂以載道」,承載福音的真理。牧者若能花一點時間,連結詩歌與信息,必能事半功倍,持續講道的影響力,使會眾養成用詩歌靈修、禱告並回應的習慣。

司會的訓練

與牧者相關的另一個音樂議題是禮拜的程序與司會。當牧者對禮拜的程序和司會的角色沒有正確教導時,傳統禮拜可能變成音樂會,讚美敬拜可能成為演唱會。主領或司會成為主持人,共通的串詞是︰「接下來我們唱○○來謳咾上帝」「請我們來唸使徒信經」「我們請○○來獻詩」,殊不知司會必須用串詞來提示禮拜中每一個程序的意義,而讀經是用聲音、感情和信仰詮釋經文的情境,以敬虔帶領會眾進入禮拜。一個好的司會不但使禮拜進行流暢,更如旅行的導覽者或球賽的播報員,鉅細靡遺地點出過程的具體意義。(註)

筆者在禮拜學的課堂曾問學生︰「有誰的教會有教導禮拜的神學和司會的訓練?」30多個神學生只有一個同學舉手,而她說的教會在巴西。顯然,訓練禮拜的司會,和教導信徒禮拜的神學是台灣教會刻不容緩的功課。但是牧者平日工作已經很忙碌,要準備講道稿、關懷會友、還要引領教會邁向每年的成長目標。若要每週訓練司會,還要關注禮拜的音樂和細節,必定時間緊繃,力不從心。

神學為主、音樂為輔

每主日的教會禮拜是信徒最重要的聚會時刻,教會若有受過神學訓練的音樂專職者,密切與牧者配合,事先設計禮拜、選詩歌、帶領敬拜團、指揮詩班、綵排服事人員、訓練司會,將禮拜的元素做有意義的連結,促使會眾與神相遇,靈命更新,回應呼召,實踐路德「神學為主、音樂為輔」的信念,是不是很理想?

因著神的恩典,台神學校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立案後的台灣神學院)教會音樂碩士班2017年開始可以招收教育部承認的藝術碩士(M.A.)了。基督教兩千多年的音樂傳承實在不是一般大學、研究所的音樂學科或術科可以涵蓋。音樂人10、20年的音樂素養若加上2年的神學、聖經、歷史和實踐課程薰陶,產生的影響力絕對不可同日而語。願您鼓勵貴教會的音樂人回應上帝的呼召,接受裝備;也願您對上帝的忠心和教會音樂的熱情,帶動教會屬靈的復興! (作者為台灣神學院音樂碩士班主任)

•註:可參陳琇玟老師《台灣教會公報》3189、3190、3191、3192期21版「作個稱職的司會」,稱職引導。

 

 

好聖詩是神學的縮影

◎陳琇玟

上帝賦予人類獨特的恩賜,超越一切受造物,具創造力、有語言和音樂恩賜,可以透過語言(聖道、神學)、音樂(聖樂)宣講上帝既美且善的聖道!

耶魯神學院教授Robin Leaver說:「神學能指出音樂源自上帝,避免音樂只達到音樂本身的目的;音樂能感動人去思考神學,避免神學成為純理智最終的目的:歸榮耀於上帝」。

超越性

音樂與神學有超越性的共同特色,就是彷彿不論怎麼形容都無法包含其整體。神學論述向來以語言為主要導向,但是神學也必須承認語言有其限制性。而音樂亦有語言不能描述的力量,馬丁路德:「上帝的道之外,音樂是上帝最好的禮物。」

音符的圖畫幫助人類在「詞窮」時做超越性的表達,跨越理性和感性,且帶有神祕感,能超越單純的感官經驗,能喚起需要神學詮釋來引導的宗教意識(religious awareness)。

神祕性

禮拜中樂音的高低、快慢、鬆緊、休止……讓話語變豐富。音樂藝術的神祕性,正如Don E. Saliers註1在《音樂與神學》(Music and Theology)一書所說,音樂的起伏、協和與不協和、甚或靜默……特別適於表達那活在時間之中人的靈性生活與神的互動,因此藉著音樂承載,神學論述較容易讓人體會。當音樂與神學兩者結合時,可突破言語和感官表達的限制,Saliers認為神學的本質具音樂性,而音樂有甦醒、調整人心的能力,神學透過音樂來表達更有果效。

神學或禮儀的實踐

以音樂來串聯禮拜程序中的話語,合適的音樂放在正確位置註2,可讓話語、音樂彼此加乘,為禮拜的參與性,增添深層(感性和美感)的向度。音樂在禮拜進行中引導人與神相遇,親近神、認識神、回應神。

Music as Worship音樂就是敬拜

Music as Message音樂就是信息 

Music as an aid to worship音樂就是敬拜的幫手

禮拜中的音樂,相對於講道,說的少,表達的多,可視為啟示性藝術。因為詩歌簡潔、部分重複、近乎詩意的敘事,讓個人或群體有主觀體驗與默想的自由空間。音樂風格能傳遞某個群體或民族所認識的神,聲音的影像則反映出其背後的神學想像力,也傳達出群體的自我形象投射。

聖詩是神學意涵的主要承載,好的聖詩是神學的縮影。教會音樂的靈魂是會眾唱詩,聖詩教育有其迫切性。推薦台神音碩班論文陳季佑《會眾唱詩的教育與應用》,許瑞政《初信造就課程:唱出來的〈使徒信經〉》,曾元臻《兒童主日學詩歌教唱》(摘要同時刊登於本版,延伸閱讀可參考註3)。

音樂深植於基督教禮拜的敬拜中,即使是沒有文字的音樂,若我們帶著渴慕神的心聆聽,也能從中感受到神的屬性:有時榮耀威嚴、有時親切慈愛,沒有文字的音樂依然帶有力量。

猶太教拉比、詩人黑詩勒Abraham Heschel認為,宗教音樂是嘗試傳達我們能體會得到,與之心靈相遇,但卻是無法限制與完全掌握的流動……因此,在做教會音樂時,應該特別敏感於音樂與神、與會眾之間微妙的生命互動關係。

音樂的神學觀不能偏離真理。音樂愈貼近真理,愈能滿足人心對永恆的渴求。因上帝是眾光之源,「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雅各書1章17節)音樂源自神的本質──創造性的美與和諧,且獨特地賞賜給有祂形象的人類來認識、回應祂,所以新舊約都看到神喜愛人以音樂和祂溝通。

音樂具有神學性,神學具有音樂性,就像道(神學)成肉身(音樂),肉身彰顯神的形象,道也藉著肉身的具體實踐,讓神的國度得以拓展,這是屬神的奧祕,但我們卻在信心裡領受與經歷。 (作者為台灣神學院教會音樂碩士班專任副教授、前總會教會禮拜與音樂委員會主委)

註1:Don E. Saliers,耶魯大學博士、美國衛理公會愛默莉大學.坎德勒神學院(Candler School of Theology, Emory University)的教授、聖樂碩士主任,不只是禮拜學學者、神學家,亦是卓越的爵士鋼琴手和管風琴師,是美國管風琴師協會特聘的關顧牧師(AGO)。2002~2003年,我曾經在愛默莉大學修Don Saliers的禮拜學。2007年美國Abingdon Press出版Saliers的著作Music and Theology,中文版由陳永財翻譯《音樂與神學》,2011年7月由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出版社發行。

註2:《台灣教會公報》3205期〈從頌榮講起〉。

註3:3205期刊登3篇碩士論文摘要;3257期許瑞政的〈唱聖詩,學使徒信經〉。

 

 

不可忽視兒童聖詩教育

◎曾元臻

我們知道人的聲音是上帝賦與每一個人最直接的樂器,歌唱是用與生俱來的器官,依照內心的情感,透過音樂的要素,並配合語言表達出來,唱歌可以隨時隨地進行。

而基督徒認為歌唱的最終目的,是用來讚美創造萬物的上帝。從舊約、新約,直到現代,教會禮拜中常是充滿著音樂及詩歌的。

在長老教會兒童主日學課程中,聖詩教唱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透過詩歌帶出和諧的敬拜,孩子們也透過開口唱歌,表達對上帝的頌讚。在整個社會走向愈來愈多元的今日,教會音樂也有多方面的發展,坊間出版了相當大量的詩歌,當中不乏旋律優美、歌詞易學的曲子,許多教會將其納入兒童主日學的詩歌教材。

馬丁路德說:「在神學之後,我給音樂最高的地位及最高的榮譽,音樂領人到神的面前,音樂教人更了解神的話語,預備人心接受神的恩惠。」這段話說明了應當以歌詞和音樂來讚美上帝,更重要是藉由音樂宣揚上帝的話語。

換句話說,音樂可以做為上帝話語的詮釋,好的曲子應當能夠描繪、傳達歌詞內容,使它的精神、影像、意境與目的有效地表現出來。

聖詩中有許多適合兒童吟唱的詩歌,旋律輕快、歌詞淺顯,並且涵蓋的普世性及本土性特質,更幫助孩子們透過唱詩拓展音樂視野與境界,這恰巧符合了現代教育提倡孩子應有的世界觀與國際性,讓孩子直接體驗到不同的音樂風格,這樣一來,在吟唱中,也豐富了聖詩教唱課程的多元性。

兒童主日學的唱詩有一項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應與教會、會眾吟唱同一本詩歌,當教會用聖詩帶領信徒進入新的信仰眼界時,我們也應將眼光放在教會的兒童身上。有些人以為兒童僅僅適合唱所謂的「兒童歌曲」,但我們應讓孩童們在主日學時代也學習大人所唱的聖詩,使他們在長大後,對聖詩有更多元的了解。

當孩童一進到教室,我們便要開始讓他們透過詩歌認識上帝、認識信仰,並且要在這些詩歌當中,提升並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也拓展他們對不同音樂的視野,透過詩歌教學帶領孩子們見證上帝創造的豐富和寬廣!

聖詩303首〈主,我欲謳咾祢〉         

一、聖經:詩篇9篇1~2節;馬可福音12章30節

二、教學目標:1.學習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讚美主;2.能背誦金句:馬可福音12章30節:「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祢的上帝。」

三、教具:鋼琴、拔河繩或童軍繩一條、經文

四、樂曲主題與運用:這是一首讚美、宣揚、決志、獻身的詩歌,高雅優美的旋律、從容平穩的節奏、豐厚圓潤的和聲及充滿感情的歌詞,傳遞基督徒的生命力與信仰的深度。可作為禮拜中讚美、感謝、奉獻、立志的詩歌。

五、教學步驟:

1.遊戲引導:透過遊戲「拔河比賽」,讓學生表達比賽的感受,是否盡心、盡力在比賽當中。

2.導入金句:「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祢的上帝。」

3.詩歌教唱

4.歌詞替換:將「盡心、盡意」改為「盡意、盡力」。

(作者為台神教會音樂碩士班畢業生,主修教會音樂事工)

延伸閱讀

《會眾唱詩的教育與應用》,陳季佑,台神音碩班論文。

《兒童主日學詩歌教唱》,曾元臻。

駱維道《教我頌讚》(台南:人光,1992)

邱瓊苑《您可以勝任愉快》(台南:人光,1996)。

(相片提供/林郁珊、阮意雯、林家鴻、周慧玲)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