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2週年 中港關係新局勢及抗爭

(相片提供/張原境)

【張原境採訪報導】今年6月9日是香港「反送中運動」邁入2週年;從2019年至今,已有超過萬名港人遭逮捕,其中720人被控最高刑期10年的暴動罪;而2020年7月1日實施的《港版國安法》更加壓迫香港的言論與集會自由,至今超過100人因該法被逮捕。6月9日,台灣人權促進會台南香港關注組共同舉辦線上座談,邀請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老師,就現今香港、中國的政治局勢,以及香港目前的抗爭態樣進行分析,盼藉此共同思考未來的方向。

延伸閱讀:六四事件32週年 香港發起全民黑衣週

吳叡人首先回溯反送中運動爆發的過程,指出香港民族性偏向務實主義,一開始並非傾向革命,直到國家機器的壓迫激化了香港人追求自決權的行動,「時代革命」才從和平改革願景的修辭,變成了真實的暴力衝突,甚至進而啟動國際政治革命性的變革,「反送中運動是一場非預期的革命。」吳叡人認為,即便香港人無法達成最初的政治目標,但這場運動依舊成為了國際新冷戰局勢的第一場戰役;再加上新疆人權問題受到關注,及武漢肺炎對世界帶來衝擊,「天下圍中」局勢已被確定。

吳叡人指出,中國與香港彼此社會狀態及歷史發展差異性太大,「一國兩制」實際上是「早晚會崩潰的聯邦制」,而香港人將大量資本投入中國,也導致香港過於依賴中國而失去經濟優勢;此外,「一國兩制」在香港僅依靠北京的善意存續,缺乏國際法或是政治力量保障;而《中英聯合聲明》雖是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正式國際文件,但卻在英、中兩國國勢此消彼長的情況下,無法迫使中國遵守承諾。

吳叡人點出,中港之間結構性矛盾自2003年即開始。當時港府意圖訂立《基本法》第23條,導致50萬人在該年7月1日、也就是香港回歸中國紀念日上街抗議,其後在2014年的雨傘革命終於爆發了正式對決,到了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終於全面翻臉。

吳叡人說明,反送中運動也替港人創造重要資產,激發香港的民族認同與國族認同,並蓄積追求自由或是解放的動能;雖然現在香港社會運動空間因《國安法》壓縮,正面訴求的空間消失,但「流水革命」只是轉化型態,分為避開正面衝擊的「本土伏流」,以及建立全球香港社群共同體網路的「海外洋流」,繼續存續;如同台灣人在戒嚴時期利用體制縫隙,發揮創意、持續對抗。過程中,香港也持續累積自己的白色恐怖文學、人權文學,入獄者持續透過寫作發聲,也有港人開始自稱「寫信師」與「開站師」,透過寄信鼓舞獄中的抗爭者,或是在街頭宣揚理念。

談到台灣扮演的角色,吳叡人認為將從原本聲援的後勤角色,轉變成為救援及國際發聲的基地,形成台灣本土的香港社群,以各種方式支援故鄉的民主運動;而香港的知識人、文化人透過與台灣人有文化視野的交融,將孕育出新的文化視野想像。

(相片提供/張原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