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採訪報導】依規定,感染武漢肺炎而病故者遺體需在24小時內火化,遺屬無法臨終陪伴也無法有好好告別的儀式;對此,專長「宗教心理學」與「生死與臨終關懷」的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張雅惠指出,若自己是當事人或關懷有這樣遭遇的肢體,會採「保命優先、保心及時」。

延伸閱讀:

染疫與病逝 基督徒如何面對

疫情期間的靈性關顧 從自我覺察開始

張雅惠認為染疫驟逝最難熬的是「來不及告別」,及確診者被貼標籤為「防疫破口」與被隔離的孤立,同時擔心自己及家人後續會不會也確診。根據依附理論,失去親人後,依附系統會向外找依附對象,可是在疫情中,恐怕向外亦找不到任何人、事、物能讓喪慟者重新連結而得安慰,只好向內找尋心中的逝者影像連結;然而這樣很可能碰觸更多內在情緒與糾結,使自己更崩潰,沖毀內在不甚穩的信仰根基,削弱自己因應困局的力量。

若自己是當事人,「保命優先,趕緊快篩、求醫,並且保心及時。」她說,所謂保心是不要被孤立、不要孤獨承受,務要找親友、教會肢體幫助,得到生活協助或代禱;最重要的是釋放情緒,不要怕悲傷;然後尋找靈性的失落意義,向上帝傾訴、尋找上帝,深信上帝以祂自己代替失落的部份。

若關懷有親人染疫驟逝的弟兄姊妹,同樣是「保命優先」,尋醫療資源優先引入,「保心及時」則是在確保自己安全的狀況下,給予喪慟者充分時間與空間釋放悲傷,把確診的壓力、隔離的孤立、失落的悲傷,都在防疫許可的安全環境中釋放。她指出,喪慟者要能夠接受事實,要面對痛苦,陪伴的關懷者則不必多言,但要與聖靈同工,不斷為喪慟者禱告。

廣告

「尋找靈性的失落意義,得到安慰,這不是喪慟者以外的人可以替喪慟者做的,再次強調:不要太快用『罪』的概念解釋。」有限的人真的很想找出苦難背後的原因,心理學理論認為當一個人可以毫不隱瞞、自由沉浸在悲傷中,便啟動了反思能力,引導悲傷者找尋失落的意義。

當悲傷者在完全信任且自由表達情緒後的反思下,悲傷者尋找到新的意義,產生新的洞察與覺醒,這將會促使悲傷者主動、積極處理悲傷。而在靈性的意義上,上帝與哀痛者同在,「當我們為喪慟者付上禱告的代價,當喪慟者釋放悲傷壓力後,聖靈進入喪慟者內心,除了安慰以外,也會開啟喪慟者屬靈的眼,看見苦難背後的意義。」

她直言,從苦難中找尋意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是一段轉化過程,過程中需要被接納、被安慰的力量;信仰團體支持與信仰信念提供安慰,可以幫助個體順利進入靈性轉化階段;聖靈工作結果就會像約伯,不需要理由,只要跟上帝連結就重新獲得在悲傷中活下去的力量。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