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敬水愛水,與水共生

──尊重自然、珍惜台灣水資源的新思維

Image by Ray Shrewsberry • Please Download 👍 Like Images from Pixabay

◎ 張子見(環球科技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攝影/方智達、謝坤軒

台灣年均雨量2500公釐,是全球平均值2.5倍以上,反居全球第18名缺水國,然而無論在政策、產業、水資源系統及用水習慣方面,台灣卻是相當奢侈浪費的。今年台灣遭逢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恰也是極端氣候又一個顯見的徵兆。如何在政策、水資源系統及生活產業,乃至文化觀念上,全面地調適,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如何留住「貴客」? 

曾文水庫枯水期荒蕪的樣貌

台灣山高水急,河川從發源到入海,時間不到一天,而在主要雨量來源的颱風和梅雨季,停留時間就更短了。在有大型水庫建設之前,傳統綿延的灌溉溝渠及密布的埤塘,不僅增加地面水停留的時間,也補注地下含水層、改善區域微氣候,並潤澤萬物,是相對友善環境的水利系統。但當水利官僚開始以傲慢粗暴的態度看待水時,將水視為一種為人所用的資源,而非萬物生命的根源。因此當人們嫌水太多造成水患時,水利單位就把每條蜿蜒優美的河川變成筆直僵硬的水溝,再砌上高聳的混凝土堤防,欲在最短時間將此「禍水」逐出。

近年來,發現疏通、圍堵手段仍不足以應付極端降雨,於是開始有了所謂滯洪池的建設。但這些蓋在嚴重水患地區(多為沿海地層下陷區)、耗用大面積土地(多為台糖農地)的滯洪池,頂多只有納洪效果,附帶豐富周邊生態,在防洪及水資源保育方面的功效卻很有限。如果我們真的把水當作「貴客」,我們會怎樣留住它、款待它呢?絕不會是讓它待在不毛之地,或用一座座大壩將它禁錮起來。

水庫,是人類對大自然傲慢粗暴的代表作之一。曾經,水庫是主流的給水系統。然而在極端氣候之下,這些既花大錢又破壞生態的水泥怪物顯然已不能發揮防洪作用,也無法充分供水,反而增加更多風險(如2020年中國三峽大壩在華中洪患時呈現的種種問題)。在此次台灣的大旱中,許多人方才發現,那些面積看來頗為壯觀的水庫,其實底下早已嚴重淤積,平常就裝不了多少水。台灣是塊極年輕的土地,旺盛的造山運動帶來大量土石(流)及破碎的地質,拿環境條件迥異的西方國家技術施用在這片土地上,註定要製造更多災難。在抗旱的過程中,地下水及伏流水(準地下水)再次被強調,特別是在戰備水源部分。殊不知,這些救命水早在水利官僚粗暴的地面水建設下,即受到極大的傷害。

以地下含水層極發達、台灣母親河濁水溪的沖積扇為例,在日本人強將濁水溪築堤、拉直時,已受過一次傷害。在集集攔河堰完成之後,濁水溪沖積扇的扇央南北(土庫及二林)同時出現全台速度最快的地層下陷中心。另外,西螺伏流水(西螺醬油、豆皮有名的關鍵)也消失了。筆者曾在「反湖山水庫」的抗爭過程,向水利單位提出在清水溪設置集水廊道和寬口井(取二水、西螺的伏流水),當時中區水資源局的女性局長竟稱西螺的伏流水已「莫名」消失了,如此言論不知是天真還是無知?

環團抗議興建湖山水庫可能截斷水源,使地下水無法補充,地層下陷更惡化。(攝影/張子見)

 善用天然地下水庫 

事實上,在日治時期就有利用伏流水的環境友善取水設施,屏東二峰圳集水廊道就是一例。使用90年後的今天,每天仍穩定供應八萬噸以上清澈水源,且不受天候影響,包括目前的乾旱時期。這才是接近了解土地、尊重土地的環境友善技術,有人稱它為「地下水庫」。

伏流水是地下水的前身,也可能又回到地面,抽用後馬上可獲得補充,但如果過度開發,結果仍是河川流量及地下水補注皆受影響。若是以保育為前提明智利用,則有潛力取代部分大型地面水利設施。在豐水期可抽用伏流水,不致發生颱風來卻因地面水過於混濁而停水的荒謬現象,而餘裕量可引到適當位置,配合人工湖及補注井做積極的地下水補注(即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許靖華提出的「積體水路」概念的一環),枯水期再合理抽用。若配合農業用水取水改成扇頂區小型簡易橡皮堰或傳統蛇籠,可兼收提高河川水位、增加地下水補注效率之效,還能減輕地層下陷及河川揚塵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地下水遭受汙名化,它和地層下陷與烏腳病幾乎畫上等號,那是無知與邪惡共同造成的後果。台灣的地底下,潛存不少地下水庫場址,只是愛花錢搞大工程的政客及欠缺環境關照的技術官僚,從來不肯認真地去認識這塊土地。事實上,在豐水期之前,特別是夾在前後兩次暴雨之間,可在適當地點抽用地下水,不僅可獲乾淨又便宜的水源,更能騰出空間吸納下次洪水,有效減輕洪患災情。

但無論是任何水利設施,如果缺乏保育觀念,永遠無法填補人們的慾求,地下水也需要積極的補注。像在荷蘭,都市的廢汙水經過高級處理,排入人工濕地進一步淨化後,再補注回地下含水層,需要時再抽取利用。如此一來,大部分水皆在區域循環再利用,不必一再從大自然剝削水源。地下水補注設施可以整合規劃恰當的滯洪池(通常是在河川扇頂接近扇央地區),可使防洪、供水及保育的效益最大化。

曾文水庫乾裂的土地長出青草
枯乾的日月潭底擱淺的小舟。

 上位政策更要緊 

如前所述,台灣是個缺水國,在水資源政策上卻比最會浪費地球資源的歐美國家奢侈。長期的低水價,特別是補貼工業用水,是造成浪費的主因。另外,自來水漏水率居高不下也是浪費來源,給水系統未考慮台灣地質加上台灣自來水公司(簡稱台水公司)的怠惰是關鍵。但這也不能全怪台水公司,這麼低的水價如何負擔龐大的檢漏及管線汰換經費?或說如果能把前瞻計畫中花在開發水源及治洪的經費,拿出一半來改善自來水漏水率,台灣或許可在防疫之外,多一項令國際稱羨、人民幸福的成就。

在缺水之時,汙水廠利用RO逆滲透技術增加水源的應變措施受到矚目,卻不知台灣法令綁死回收水市場。因為《自來水法》保護了獨占市場的台水公司,當台灣缺水時(或說財團需要水時),水利署總會很慷慨地為財團開發新水源,或是壓榨農業用水。所以筆者認為水市場自由化(但不贊同完全自由化、財團化)、水權合理配置,是重要的政策議題。有識者已經為此喊了幾十年,但政策觀念依然落伍。

另外,如果台灣繼續放任石化、晶圓製造等耗水工業擴充,護國神山始終可充分得到穩定而廉價的水源,無須負自籌水源及再利用之責,那麼再多、再好的水利建設都不夠用。

鯉魚潭水庫乾涸,晒乾魚骨隨處可見。

 敬水愛水與自然共好 

極端氣候為人類社會帶來諸多挑戰,
但也可能是上帝的拯救與祝福。

在一片缺水哀鴻中,以色列獨步全球的滴灌、海水淡化等技術一再被提及。的確,以色列在水資源政策上有許多值得借鏡之處,但其對鄰舍阿拉伯及環境的不友善態度令筆者無法苟同。以色列的節水技術如此高超,卻無法改變約旦河這條聖河被榨乾的命運,他們壓根沒將約旦河視為有生命的存在,嚴重地違反了有關安息日的教義,讓土地不得安息。

有聖經學者指出,基督宗教將自然去神聖化,特別是舊約聖經,是全球環境破壞的肇因之一。後來的生態神學嘗試亡羊補牢,重新詮釋聖經,但敵不過保守教會的破壞力。

若筆者說,根據聖經,水不是上帝創造的,有誰能反駁我呢?在兩個創造的故事(分別創世記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水都在上帝創造之前就有,這豈不意謂,水與上帝是同等的存在?

若去追查「第一個創造的故事」(創世記第一章)的原型,那個水就是被擊敗的女神或撒但的化身,再回推這個故事的原始版本,極可能出自被洪水(可能源自冰河消退)淹怕的民族,而以色列人及後來的基督宗教傳承了這種對水又恨又怕的文化基因,把孕育萬物生命的水與上帝分開,對水抱持著敵視和宰制的態度,因而衍生後來種種錯誤對待水的方式。

極端氣候是上帝給人類的警訊,也可視為末世的徵兆,但正如末世包含上帝的義憤及慈悲,它是一個災難與節慶兼具的日子。極端氣候帶來人類社會諸多挑戰,但它也可能是上帝的拯救與祝福。以水而言,端視你將其視為禍害或資源,還是當作有生命的存在,敬它、愛它,學會適應它、與它共生了。

鯉魚潭水庫枯水期一景。
七股鹽山的旅客服務中心一度成荒野。

節水背後的真正難題

文圖◎ 邱月亭(環保書店老闆)

書店是怕下雨天的。每當落雨的日子,大概就要有營業額掛零的心理準備。客人怕濕,書頁紙張也怕濕,若是多雨的季節,有時還要除濕機天天上陣,維持空間的乾爽,否則書頁開始捲翹,甚至發霉,這些都是最可怕的書店耗損。

但是,從2020年以來的旱象,連書店都不禁祈禱雨水降臨,若再不下雨,就要開始限水了,這可是比下雨還要可怕的事情!因為,現在的書店多半採複合式經營,若真的無水可用,不僅是如廁的衛生問題,連咖啡餐飲的供應也只能罷工,又要有營業額掛零的心理準備。真是兩難的困境啊!

前些日子新竹市即將限水,所幸我們書店所在地區尚未實施,不像一些位於限水區的書店同業們如臨大敵。雖然我們早早備好儲水,又是希望客人進來卻又擔心客人把水用完的矛盾心情,光想就感到衝突,究竟應該喜迎客來,還是等雨下了再讓客來?

為了共體時艱,這些時日也調整了店務的用水需求,像是平時的清潔與打掃從每日拖地改成一週拖地一次、清洗餐具杯碗集中一次洗淨,而不是馬上收完就洗等,藉此節省用水。這些調整既不影響平日清潔工作,又樂得輕鬆。家務方面,衣物集中一週換洗一次、洗菜洗米水拿來澆花、水龍頭的水量半開,用一半出水量洗滌、甚至不洗車了,等下雨天把車開去淋完雨再洗。諸如此類的小事,至少在心理上也希望能夠幫助節省不必要的用水浪費。

只是,最需要水的產業似乎也在新竹。新竹科學園區的用水不能斷,在2020年底,工業用水優於農業用水的判斷,讓桃、竹、苗共1.9萬公頃的農田停灌,雖然政府承諾了種種補償方案,可是這些即將抽穗的稻田就必須被犧牲了。農民看著眼前一片辛苦灌溉、不久後即可結實纍纍的稻田,卻因為水源被斬斷,只能眼睜睜看著抽穗稻田被鋤毀,這就是乾旱期農民常常面臨的處境。民生用水如何節水事小,農民良田的節水反而更令人不捨與不解了。

試問讀者諸君,能夠餵飽民生的農業,跟能夠賺飽荷包的工業,面對節水的抉擇,若由諸君決定,究竟大家會選擇哪一個呢?我想,這應該才是節水背後的真正難題。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