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恐懼型直覺偏誤

在台灣開始為高齡長輩施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苗後,無論是AZ或莫德納疫苗,皆陸續傳出部分喪命的案例,在媒體大篇幅報導下,許多符合接種資格的長輩紛紛萌生退意,即使各路專家苦口婆心澄清,包括施打後七天內死亡並非都跟疫苗相關、施打疫苗致死率比被雷打到的機率還低等,似乎還是無法挽救長輩的信心危機。

知名公衛專家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在其《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一書中提到「恐懼型直覺偏誤」,指出人的腦部運作時,為避免過多資訊疲勞轟炸,往往會主動忽略平凡的訊息,把注意力留給特殊刺激的事件。

這種恐懼型直覺的大腦運作機制,原是幫助人類在遇到毒蛇猛獸及危險時能夠提高警覺,然而在現代社會裡,反而形成認知扭曲的世界觀。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媒體要吸引閱聽者的注意,就必須選擇吸睛、誇大的標題與內容,因為平凡的日常無法獲得關注,稀有事件才有大幅報導的價值。

其不良的後果就是,媒體報導中的特例,反而被閱聽者認為是常態。包括空難、天災、疾病甚至戰爭等事件,在媒體披露後,雖能讓全世界共同關注,並合作找出解決辦法,卻也讓恐懼型直覺深入人心,其惡性結果被突顯,造成人對極端災難留下深刻印象,忽略了現實中絕大多數的情況其實並非如此。

在信仰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當聖經中羅列諸般的律法與準則,為什麼人們時常只著眼於少數特定項目或罪惡,對其他明顯與現代生活牴觸的部分反而視而不見?這是聖經要傳達給人的核心價值?是從上帝而來的聲音?或者,其實只是恐懼型直覺偏誤作祟的結果?人的局限與軟弱,也在每一次的矛盾中體現。

回到注射疫苗的話題,羅斯林提到,在歐美同樣有一群高學歷人士對接種疫苗抱持批判態度。身為一個公衛學者及第一線的臨床醫生,他建議拒絕施打致命疾病疫苗的人,可以認真思考是否見過染疫過世的慘況?再問問科學證據能否讓自己回心轉意?如果前述兩者都無法扭轉對接種疫苗的偏見,則很可能就不是理性思考所得出的結論,而是恐懼型直覺所產生的偏誤。

人生的每次抉擇都是一次冒險,有人因為恐懼死亡而施打疫苗,也有人因為恐懼死亡而拒絕施打疫苗。不管選擇為何,願上帝憐憫疫情中受苦的人們,賞賜平安臨到每一個恐懼不安的心靈之中。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