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社董事長蔡政道專講 勉眾人跟隨宣教師腳蹤、效法基督 並分享教會增長策略
【林家鴻台中報導】台中中會大屯區長執聯誼會5月31日舉辦「從長老教會宣教精神看一領一宣教」講座,邀請台南中會富強教會牧師、台灣教會公報社董事長蔡政道主講,除了緬懷早期宣教師為福音拚命的精神,同時分享富強教會的增長策略,彼此交流。
蔡政道先帶牧者長執探索早期宣教師的精神。他表示,梅監務牧師體現耶穌基督為福音「看無自己」的宣教精神,在台灣雖有英國母會支持,但他生活簡樸,有「英國乞丐」的外號,凡他自己要用的都買最便宜的,襪子破了捨不得丟,吃飯配番薯籤和鹹魚。但只要涉及福音事工,他就忘我般慷慨解囊,1896至1906年在中部設立18間教會,年老時欲回故鄉養病,同工才發現他連旅費都沒有。
馬偕牧師則留下「盡心盡力」的宣教精神,蔡政道說,馬偕晚年罹患喉癌,1901年某日半夜病重時,急忙到牛津學堂搖鐘,招聚學生上課,無法說話的他在黑板寫下尚未教完的課程,3天後蒙主恩召,為福音「盡心盡到死」。「任何一個被主重用的人都有一種為福音拚命的工作性格,」蔡政道勉勵聽眾要繼續跟隨宣教師足跡,效法基督。
蔡政道於第二階段分享富強教會增長的策略和經驗,指出當今教會問題出在功能不彰、成員角色錯亂、組織系統力量錯誤運作。具理工背景的他提出「成為作功的教會」之策略。他以物理學公式「W(功率)=F(力)cosθ(角度)×S(距離)」指出,教會若要在宣教上提高功效,除培育有力的門徒、激勵信徒持續產生動力,更重要是宣教的理念和目標要一致和正確。否則再多財力、物力、人力,也會陷入力量相衝突、抵銷的結果。
富強教會人數從2003年152人增長到450人,蔡政道認為推動「查經班」是讓信徒邁向合一的關鍵。2003年初到教會的他決定專注做一件事,提出四年一輪的讀經計畫,以45講循序漸進的課程,從基要真理到救贖論、教會論,最後安排一年門徒訓練,幫助會友實踐信仰。為提高參與率,蔡政道週間勤跑各團契,將同樣課程輪流講一遍,還設計「上課證」供累積點數、補課。查經人數從30多人增加上百人,推動兩輪後,教會開始改變。
蔡政道並分享推動小組的經驗,教會目前28個小組每週討論的主題以主日禮拜講道內容為主。會友都知道主日禮拜後,開始用一週實踐上帝話語。蔡政道說,改變教會文化得有耐心,建議牧者長執以管理學評估教會現況,思考教會存在的使命、異象願景、核心價值,擘劃出理想中的教會圖像,並制定合適的發展策略和方向,努力去實踐。(攝影/林家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