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有藍天 高雄大專中心辦線上讀書會

(相片提供/高雄大專中心線上讀書會截圖)

【林婉婷採訪報導】高雄大專學生中心於7、8月每個禮拜四晚上用Google Meet辦理線上讀書會,分章節閱讀「校園書房」於去年5月出版的《瘟疫有藍天:從公共衛生史與聖經談起》。7月15日晚間,學生們閱讀8到14章,從瘟疫時如何成為「好鄰舍」開始,後進一步認識環境衛生、疫情公告、洗手、消毒、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由來,並請高雄醫學大學熱帶醫學碩士學位學程學生林昕琪分享。

(相片提供/高雄大專中心線上讀書會截圖)

第9章「認識瘟疫之屋」,林昕琪補充「三角治病模式」中環境、病原與宿主關係;第10章「瘟疫時,政府要有疫情公告的原因與由來」,她提醒眾人要有明辨資訊的智慧,尤其避免受媒體聳動報導的誤導;第14章「瘟疫時,戴口罩成為公民行動的由來」則提到國外曾有戴口罩與呼吸自由議題討論。林昕琪最後分3點總結:首先,沒有百分百的防護,不同疾病有不同的防疫措施,但感謝上帝保守台灣,有很多人投入抗疫與配合防疫;雖然現在疫情趨緩,但仍要持續努力。

廣告

再來,公共衛生需要全體共同努力,在國際疫情尚未緩解之前,台灣也要隨時警惕;這也是實踐基督徒「愛神愛人」的信仰教導。第三,瘟疫會過去,但衛生習慣要保持;疫情就像試煉,每次疫情都反映人類社會樣貌與缺乏,如果人類因為惰性而沒有改善衛生習慣;在疫情過去後,仍可能會被再次席捲而來的疫情重創。

討論時間中,有青年引用書裡「1892年,李斯特(Joseph Lister)發現消毒液對人體也有毒性,因此不在平時噴灑,只在瘟疫時噴灑」,認為在防疫上似乎沒有可以完全一勞永逸的方式;另有青年在疫情期間於飯店實習,簡單介紹飯店消毒與清潔流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幹事謝惠娟牧師則分享自己在台北的生活觀察,並以疫苗意願登記例子與眾人討論基督徒對死亡的恐懼從何而來。讀書會最後與會者們分享近況與代禱事項。

書封。(相片提供/校園書房出版社)

《瘟疫有藍天:從公共衛生史與聖經談起》作者為台灣大學退休教授張文亮,本書彙整他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馬偕醫學院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授課教材,及參與台灣公共衛生年會專講內容;以聖經經文為引言,結合疫情期間常見議題與名詞,與讀者們談公共衛生與醫學歷史、案例和思辨。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