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愛?但愛為何?

Image by vivienviv0 from Pixabay

◎蔡東明

保羅在羅馬為了吸收羅馬人成為基督徒,主張不一定要割禮,和外邦人一起吃飯,也為自己辯護是為了互相溝通。或者身在羅馬帝國之下,也可以說:反抗皇帝的作為就是對上帝犯罪!我們了解這是因時、因地而制宜的。

《新眼光讀經》作者看今天台灣的教會也是哥林多教會嗎?「不能既參加主的筵席,又參加鬼的筳席。」說這種話是排外,而且是自我封閉的心態,我很不以為然!

我邀請朋友來家吃飯,我會請大家一起禱告,他們都欣然閉目接受。有時在外面吃飯,他們知道我是基督徒,開動前甚至會叫我禱告。這是一種尊重。日本人吃飯前,大多都會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意思是感謝上天和農家的辛勞。基督徒去吃拜拜的飯,被說成參加鬼的筵席,實在是太刻薄了!交換立場,若你邀請一位佛教徒來慶祝聖誕節,他們的師父是否也要說別去參加那個洋鬼的筵席嗎?口口聲聲說,可吃、可不吃,只要有愛就可以。我不知道所謂的愛在哪?文章用「主的筵席」和「鬼的筵席」比喻,這是一種傲慢、自私的心態。至少心境太狹小了!也沒有愛的包容。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有一個見證:我與一位佛教徒朋友因緣巧合成為好鄰居。我搬家,他也搬家,而且搬到同一個地區。我太太愛插花,他太太也愛插花,後來成為最知心的朋友。他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兒,愛唱歌、愛跳舞,是他們家的小寶貝!

有一年聖誕節,我們邀請他女兒到教會表演,當然父母也很高興跟著一起來。這是他們第一次踏入教會大門。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對他們講過一句類似「來信耶穌會得救」的話。不過最後他們都有加入教會成為基督徒。

起初,只是鄰居,我吃了他的筵席,他也吃我的饗宴。我尊重他的信仰,他也看得起我的。我不敢說是我們引領他們歸主。我們之間都留下一點友誼的空間,果然主恩才進入他的心。

(作者為真理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