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尊榮感 使用母語是人權

(相片提供/國家語發線上會議截圖)

【義工記者Umav採訪報導】由文化部、教育部、客家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承辦的「2021國家語言發展會議」,第一場線上分場論壇731日下午1點半舉行,會中討論現行語言政策的觀察,並如何提升台灣人使用族群母語與手語之「尊榮感」。

這場論壇主持人為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特聘教授方耀乾教授,與談人包括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Masegeseg Zengrur Gadu(童春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副教授Tibusungu ‘e Vayayana(汪明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劉承賢、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常務理事牛暄文、客語配音員徐敏莉等人。

Tibusungu ‘e Vayayana呼籲應提升族群母語之尊榮感和友善環境,並批判長期以來的族語教育政策需有所檢討和轉型。長期以殖民同化思維的教育內涵,使得族語往往被孤立在主流教育環境外,受到歧視,也使族人在社會上使用族語沒有驕傲和尊榮感,因為環境總令人感到壓力。他認為,族語教學與民族文化認同脫節、斷裂,無法讓族人真正沉浸在族語友善環境中;此外現行的國語、英語雙語政策,也使學習者倍感壓力,學習族群母語成為額外壓力或不受重視。

延伸閱讀:

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啟動 首場論壇7月底登場

陳柏惟談母語問政 盼尊重多元族群語言

Tibusungu ‘e Vayayana直言,《國家語言發展法》實施策略必須轉型,依附在主流/中文教育體制至今顯然難見出路;他認為都會族語傳承應要與原鄉連結,而營造獨立的族語教育體系是未來趨勢,並建議可發展各族群語言保護發展空間,確保傳統領域中建設族語學校等。

「現行的族語教學,有點迷失在族語認證考試的目的。」他亦坦言,族人若僅是為了應付族語考試而學族語,就算考過了恐怕依然「不會說也不愛說」。他藉由奧運時事感嘆,盼望媒體不要再把原住民定位為只會運動、歌舞,而要真正理解多元族群文化內涵,其中最具體的方式就是尊重和呈現各族群母語,營造友善環境。他更呼籲各界要尊重民族事務相關事務的發展策略,坦言族語學習宗旨不能失去文化傳承的主體性,「不然會失去靈魂。」

Masegeseg Zengrur Gadu則指出,多重殖民政權以來,原住民族人喪失族語傳承的環境,曾經族群母語因威權政府的「禁說方言」和「國語運動」,學生若說母語,會被禁止和鄙視;如今時代進步,族人應把握各種資源,建造族語再生環境,社會大眾甚至應「把語言使用當成一種人權運動」。

廣告

劉承賢談到,攤開國家各項語言預算就可清楚看見語言發展的不公之處,原住民族群語言、客家語預算和華語相比可謂天差地遠;除了華語之外的語言所得到的國家資源可說是「家徒四壁」。若真要提升語言使用的尊榮感,監督政府預算實為必須。徐敏莉則鼓勵客語使用者勇於在公共場所使用客語,以認同出發,用客語解釋新詞、提出具客家意識的詮釋。

本系列論壇共有8場次,皆採線上論壇形式舉行,開放各界民眾報名參與討論或收看直播。各場次報名資訊詳見「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官網。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