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採訪報導】108課綱以「核心素養」為課程發展主軸,然而實際上如何落實素養教育的教學和評量?人本教育基金會邀集多位教育者組成「素養守護團」,未來將定期以「素養評量健檢」與「素養概念論述」方式,促進社會對教育議題共同討論。在8月4日上午舉辦的成立記者會上,人本執行長馮喬蘭也以評量健檢樣本呈現當今「素養考題」隱含的問題。

在樣本中可見幾種情況:測驗提供插圖,但插圖與答題線索連結不足;題幹非常攏長,但提供資訊卻與答題無關;超出該年級課本知識的難題;更有將「感恩節」和「印地安」連結的考題,缺乏對「原住民遭掠奪和屠殺」歷史的批判。

出席記者會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琴扉指出,當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沒有完全成熟,超齡測試、教導可能反而增加學習挫敗感、降低學習自信心。她說明,素養導向教學是期待孩子在生活中累積學習也在學習中實踐生活,也就是真正學以致用。

(相片提供/人本教育基金會記者會截圖)

國立台北大學師資培育教授兼中心主任宋佩芬點出,教學現場的老師很常順著教科書指引教學,而現在要從評量方向反推以改變教學設計,這確實很困難,而素養團的任務就是老師們協助檢視,並建議素養團也能提供好的素養考題範例。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陳張培倫則談到多元文化類型考題設計應謹慎,若沒有足夠講解、引導,可能使學生複製不當文化觀;他強調,考題與教材選取都應避免刻板印象、偏見、歧視,或流入單一族群、性別觀點。他以今年指考歷史考科第1題為例:該題目引用連橫《台灣通史》自序並請問考生其文字反應何種史觀,正確解答為漢人史觀;陳張培倫相信這樣的題目就能夠帶來「漢人的篳路藍縷,原住民的顛沛流離」的反思。

廣告

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校長張惠博建議,可以透過教育部機制等方式鼓勵老師們分享好的素養考題;他也點出,當學生能力無法以評量測驗,可以改參考「學習歷程檔案」,不過這還需要循序漸進的努力、累積。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黃涵榆則直言素養考題的兩難:生活化考題未必有標準答案,太過簡短可能去脈絡化,太過詳盡又可能太攏長等;就他看來,如果要落實素養的教學,那評量方式勢必也要調整。他認為素養教學應避免學生花很多時間補充課外讀物,因為理想上是「課內就像課外」,另指出應重新檢視現行的教科書,並建構師資培育和支援系統。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曾旭正強調,素養守護團不是要找老師們麻煩,而是希望讓下一代更好;他也重申素養不是只有考試,還有個別體驗與輔導等部分,號召更多老師、家長與教育工作者關心。北投社區大學校長謝國清則表示,考試是引導孩子們關心社會時事,「但不應該是素養的一切。」他亦呼籲教育部應有素養題庫與示範題。

馮喬蘭最後說明,未來將會有「素養守護團」臉書粉絲專頁,活動與資訊都會公告在網路上,讓更多人參與。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