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婦教大家轉臍

(請安裝Taigi Unicode字形,配合Firefox瀏覽器來讀)

作者:李南衡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第 7 年(1902年),tī 台灣 ê 公立病院開始培訓西方現代式 ê 產婆(戰後改叫作「助產士」),1907年才開始招收台灣籍 ê 查某囝仔作助產訓練。1959年,76 歲 ê 李蛋回憶講伊是第一屆產婆訓練班出身 ê,ùi 23 歲開始 kâng 接生,53 年來平均一工接生兩個,to̍h 超過 3 萬8160個嬰仔。

產婆欠真濟,後來允准私立病院辦理「產婆講習所」,上出名 ê 是台灣第一位受過現代醫學訓練 ê 女醫生蔡阿信,日本留學轉來台灣,tī 台中開一間以婦產科為主 ê「清信病院」,32 間病房經常滿床,伊一個人接生做 bē 去。1928年開始每半年召收 30 個學生,每期1年,食 tòa 攏 tī 病院,10 年就有600個受過專業訓練 ê 產婆。莫怪 hit 陣有人講台中半數以上 ê 紅嬰仔是蔡阿信 kah 伊 ê 學生所接生 ê。當時受過訓練、實習 kah 久年經驗 ê 產婆,m̄ 是一般 tâⁿ 仔醫學校畢業 ê 菜鳥仔婦產科醫生所會比 ê。台北婦產科名醫徐千田,作醫生初期攏是產婆尹喜妹 tī 邊仔指導協助 ê,一直到老,徐醫師攏尊稱尹喜妹「先生」(老師)。

1950~1970年 chit 20 年是台灣助產士 ê 黃金時代,1 年有 40 萬 ê 嬰仔是由助產士接生 ê。但是由婦產科醫生接生 ê 比率愈來愈懸。1980年開始,政策刪除病院 kah 衛生所 ê 助產人員編制,特別是1995年 3 月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了後,無 kā 助產人員納入健保,台灣大多數 ê 護理職業學校、專科學校 ê 助產教育被迫停辦。Chit 十外年來,真濟婦女無愛結婚、有結婚 ê mā 盡量生少,甚至有 ê 根本無愛生,致使婦產科醫生愈來愈少。政府才 koh 想 tio̍h 助產士,講是「友善多元溫馨生產醫院試辦計畫」,拜託助產人員 koh 倒轉來病院。

自古早到日本殖民統治台灣設「產婆講習所」以前,咱台灣人生子由啥人 kā in 接生? Tī 台灣每一個庄社都有經驗豐 ê 傳統產婆,萬一產婆猶未叫到位紅嬰 beh 生出來,只好由家族內面抑是厝邊比較 khah 有經驗 ê 序大人代理。接生上重要 ê 是幫助產婦 kā 紅嬰仔生出來,了後 kā 紅嬰仔「轉臍」(tńg-châi)。

咱知嬰仔 tī 母胎內底,通過伊 ê 臍帶 kah 母胎 ê「衣(ui)」(華語叫作「胎盤」)相連,輸送血、吸收母胎供給 ê 營養 kah 氧氣。「轉臍」就是用鉸刀 kā 臍帶上接紅嬰身軀 ê 所在用線縛 ân-ân 了鉸斷,koh kā 產婦 ê ui 剥出體外,chit 歸個手續叫作「轉臍」。一個生腳數 beh 指導一個老先輩按怎做代誌 ê 時,邊仔看 tio̍h ê 人,會用台灣俗語話講:「新婦教大家轉臍。(Sin-pū kà ta-ke tńg-châi)」問題是今仔日你若對一個台灣少年人講 chit 句台灣俗語話,伊若問你啥物是轉臍?你可能會大喙開開,看你後遍敢 koh 講 bò!

李南衡《那teh褪色的台灣俗語話》(1-2冊 )已經出版,歡迎來交關,做伙進步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