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週年 陳菊盼人權成為溫暖之力

(相片提供/國家人權委員會)

【林宜瑩採訪報導】2020年8月1日國家人權委員會在總統蔡英文、監察院長陳菊的揭牌下正式運作,今年剛滿週年;國家人權委員會8月2日舉辦記者會,監察院長、同時是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表示,國家人權委員會的使命,是「成為國家的良心、弱勢人民的依靠」,1週年只是起點,在這條路上,將透過更多的努力及實踐,使人權成為溫暖的力量,成為放不放棄的追求,讓台灣的人權不斷向前。

陳菊指出,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成立,可以追溯自1997年學者開始倡議,歷經3次政黨輪替,在民間與政府長達20年以上,不斷地溝通與協調,終於在去年同時也是原住民日的8月1日成立。蔡總統提出對國家人權委員會的3個期許:「成為國家的良心」「以制度讓人權工作穩定長久」及「分享台灣人權經驗貢獻國際」;陳菊說,這1年來,國家人權委員會肩負推動國家人權的重任,如履薄冰、全力以赴,儘管人力資源及經驗非常有限,且逢疫情肆虐,但全體委員及幕僚同仁依然上下齊心,投入各項業務。

(相片提供/國家人權委員會)

延伸閱讀:

疫情影響 加劇不平等與人權侵害現象

陳菊表示,國家人權委員會與考試院「國家文官學院」及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開發人權教育教材,讓公教員成為帶動台灣人權向前的力量;她指出,在司法改革方面,國家人權委員會以「法庭之友」身分,參與3場由司法院大法官組成的憲法法庭以提供人權觀點;針對婦女及性別、兒少、勞工、原住民、新住民、青年居住正義等議題,也舉辦多場座談以廣泛蒐集意見、與社會對話;更與民間團體及學術單位共同合作,例如因應網路時代的數位監控與數據蒐集、精神疾病觸法者處境、銀髮族醫療人權等,希望作為未來政策研究或立案調查的參考。

(相片提供/國家人權委員會)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行政院雖是監督關係,但也可密切合作,在經過多次討論後,將針對《兒童權利公約》落實情形成立專案小組,就8個兒少安置機構,訂定訪視計畫;有關受到國際關切的外籍漁工人權,也於今年2月成立專案調查以尋求改善之道。她強調,人權的落實不是一蹴可幾,期待未來與公私部門,有更多的合作與對話,使人權成為溫暖的力量,成為永不放棄的追求,讓台灣的人權更加向前。

延伸閱讀:

監察院調查外籍漁工議題 對相關單位提糾正案

廣告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