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解封後回不去的事

台灣疫情降級,確診人數減少,疫苗施打率穩定提升,雖然各地方政府選擇謹慎以對,刻意放慢解封步調,不過眾多服務業者早已迫不及待,準備迎接久旱之後的甘霖,希望重拾疫情爆發前的榮景。而領公司固定薪水的民眾,則是收拾心情,準備回到辦公室上班。然而以國外的經驗來看,疫情降溫卻迎來了美國史上最大的離職潮,離職率高達2.7%,過去20年來離職率最高的時候也僅有2.4%,就人數來看,有400萬人在解封之後選擇開除老闆,辭職不幹了。根據微軟公司針對全世界3萬名工作者的調查,有高達四成的人在考慮離職或轉換跑道。

對於離職潮的來臨,有人臆測是因為政府的失業救助金太過優渥,不過這個說法早被相關研究數據「打臉」,政府的失業補貼並不會影響絕大多數求職者的決心。有人則覺得是遠距工作的科技進步,人們已厭倦舟車勞頓的通勤,以及被公司綁死在辦公室的工作型態,打算另謀符合期待的工作。

另外一個跟家庭有關的原因是,許多家長必須在工作和照顧孩童間做出選擇,因為一旦恢復實體上班,將無法兼顧在家遠距上課的孩童,在托育服務難以取得的情況下,選擇離職或找尋能夠遠距上班的工作,是更合理的安排。

說穿了,這一波疫情,帶來新的可能性,改變了人們對生命價值選擇的排列順序。過往朝九晚五、甚至是見不到白天太陽的工作型態,雖能保障溫飽卻也失去彈性,伴隨科技的進步,當這種「上班像坐牢」的舊有型態也逐漸鬆動。就有專家提出觀察,這種趨勢一旦啟動就不會停止,企業必須做出相對應的調整,才能避免人才流失。

而這樣的趨勢,同樣衝擊著教會,有部分牧長就認為,因疫情啟動的聚會直播,恐怕在解封後也必須成為常態。目前台灣因謹慎防疫的緣故,實體聚會並未全面恢復,僅開放限額的會友參與聚會,然而在聚會全面開放的那一天,究竟會不會也同樣發現會友竟也「回不來了」呢?

面對如此處境,教會當然會苦口婆心勸說,表明實體聚會、肢體連結的重要性,畢竟人與人接觸的溫度,絕對更勝於冰冷的網路連線。然而或許還能用更正面的態度看待人類社會改變的趨勢,若一刀兩斷拒斥改變發生,未嘗不是教會的損失與遺憾。

畢竟,聚會型態可以改變,人類歷史中也確實發生過許多變化,如何持守敬畏上主的心不變,使信徒不會斷絕於上帝的連結之外,才是問題的關鍵。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