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SC同工培訓 記錄外籍漁工故事與影像

(相片提供/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林婉婷高雄報導】為增進同工們的服務領域專業認識與能力,平安基金會所屬海員/漁民服務中心定期辦理培訓。今年度第二場於8月17日下午舉行,邀請台灣教會公報社高屏地區記者林婉婷分享採訪和攝影經驗,也和與會者們討論現代社群媒體經營的挑戰與可行方向;在8月19日,中心新網站也正式上架。

(相片提供/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延伸閱讀:

外籍漁工網購遭詐騙 求助SFSC

海員/漁民服務中心透過網路持續服務外籍船員

海員/漁民服務中心主任陳武璋牧師受訪表示,為了向社會與教會介紹中心事工,因此需要撰寫、拍攝、編輯與剪輯人員,期盼能藉由內部訓練強化同工們的宣傳能力。

(相片提供/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培訓課程中,針對「機構臉書粉絲專頁等社群帳號發文可以帶有情緒嗎?」這個問題,與會者們有不同的想法:中心會計黄靜宜認為畢竟是代表機構而不是個人,因此不適合有太多情緒表露;陳武璋則認為社群媒體其實也是倡議工具,他也看過有些團體在討論議題時使用強烈的情緒字詞;而專員賴慧蓉提到如果是為漁工權益發聲,只要不是太個人的情緒抒發,應還是可以有集體呼籲。林婉婷則建議,機構臉書發文至少要盡到「事實查證」和「接受不同討論聲音」的責任。

關於社福機構經營社群媒體遇到哪些挑戰,陳武璋與社工楊安家都談到「內容」選定與呈現方式的為難。陳武璋指出,雖然中心是基督信仰機構,但同工與民眾不全都是基督徒,因此發表文章時需要進一步考量如何讓不同信仰的人都能閱讀、接受。

楊安家則說明,雖然從後台數據可以看出哪些議題能吸引讀者興趣與傳播,但在挑選還是要審慎思考,太過可能引起誤會,不足又沒有喚起共鳴。通譯人員鄭麗達補充,時間與人力也曾遇到問題:之前有菲律賓籍漁工以菲律賓語(Filipino/Tagalog)留言,中心因需要另外尋找翻譯協助而無法即時回覆。

廣告

海員/漁民服務中心目前有「SFSC海員漁民服務中心」臉書粉絲專頁與「SFSC Saiko Sasa」臉書不公開社團,前者為向社會大眾資訊分享,後者則限外籍漁工加入,除了政策、勞動權益及防疫宣導,也接受漁工申訴求助、詢問並分享在台生活相關資訊。而關於中心新網站建置,陳武璋坦言舊網站空間有限、更新不易,因此使用率較低;新網站有更多空間,能分享最新消息、歷年服務及漁工故事的文字、影像,還有華語、英語和印尼語翻譯,另網站較臉書更具系統性整理,方便使用者們搜尋、閱覽。

(相片提供/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