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美(生態關懷者協會創會理事長

         生命的根、獨處、韌性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在台灣疫情嚴峻的6月12日,適時主辦「來自德國的心靈疫苗」視訊分享。
線上參加神父古倫(Anselm Grün)的分享,讓我在輪到政府疫苗施打的順序前,得以先施打來自德國的心靈疫苗。神父的疫苗當中,感受最深的有三個重要觀念:

Image by Kathas_Fotos from Pixaby
  1. 「根」對於生命有極大的重要性:首先,根帶給生命美好的味道;其次,根帶有療癒功效(很多藥草都是來自於植物的根);第三,根可以讓一棵大樹站立得穩。神父特別指出,儀式也一樣,帶給生命美好的味道、對生命具有療癒力、可以支持我們和我們的家庭。
  2. 德文的獨處(Alleinsein)是「合而為一」(all in one),外表看似獨處,內心卻可以感受到自己和一切是合一的。
  3. 生命的韌性(resilience of life)在靈修上有長遠的傳統。首先,在信仰裡,我們可以知道我們不是獨自一個人,而是上主的力量跟我們一起面對危機;其次,世界不是被病毒和疫情所控制,而是掌握在上主的手裡。在祈禱中,可以將我們和他人連結,我們也需要共同的禮拜;第三,信仰為我們帶來謙卑,感受到我們是被扶持的。另一個挑戰則是,現在的我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對一切予取予求,以為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

         女性文化地標及宣教師烈以利姑娘 

左起姚嘉文、高俊明牧師、林黎琤、林弘宣、陳翠玉合影。(相片取自《風吹美麗島》,姚嘉文,前衛出版社。)

在疫情警戒尚未進入第三級的國際護師節(5月12日),我受邀參加在台灣大學護理學院舉辦、監察院院長陳菊主持的「台灣南丁格爾陳翠玉雕像──女性文化地標」揭幕儀式。隨後疫情蔓延,醫護人員全力在各自的崗位上守護全民的健康,讓我深刻體會疫情威脅下,護理人員的重責大任。

當天,在參與揭幕儀式的過程中,我不禁想到比台灣南丁格爾陳翠玉(1917~1988年)更早擔任護士的祖母陳林寶長老(1909~1986年)。祖母在13歲(1922年)時進淡水婦學,精讀白話字;16歲(1925年)進入馬偕醫院當護士助手,受到來自加拿大的宣教師烈以利姑娘(Isabel J. Elliot)專業教導,使她的工作實績,受院長蘭醫師及同事疼愛。我推算一下,烈以利姑娘的護理事工,應該是比陳翠玉早30年就開始了!

陳林寶在馬偕協助護士工作期間,醫院正好發生流行性腸炎,一星期內許多醫院工作人員死亡,她亦病重於隔離室等候死亡。

有天晚上,陳林寶忽然間看到亮光,穿著白衣的主耶穌進來,按手在她身上,問:「妳有信主耶穌無?」她說:「有。」主耶穌說:「我要醫治妳。」然後拿一「光亮亮的刀」往她肚子一劃,雙手伸入她的肚子,拿出已經腐爛的一堆腸胃,然後對她說:「起來,妳的病已經好了。」陳林寶立刻由隔離室跑到護士室報告好消息,這個舉動驚動了護士室裡的護士,她們準備硬拉陳林寶回隔離室,以為是垂死之人最後發狂的舉動。

後來,蘭院長趕到,證實陳林寶確實已經完全痊癒,大家一起感謝讚美主的醫治。因此,她一生衷心在教會參與服事,帶領許多人信主!

陳林寶祖母的這個親身見證,成為我們家族信仰重要的一個「根」──散發出美好的味道、以神蹟帶出療癒醫治、更支撐著我們家庭的信仰,直到如今。

         《21世紀的21堂課》

Image by Comfreak from Pixaby

由於當時疫情三級警戒,雖然我無法進辦公室工作,卻讓我有機會閱讀剛從負責「溫羅汀走讀」的健康社區規劃師洪友崙老師拿到的三大本新書──《人類三部曲》,學習從較寬廣的視野檢視我們所處的科技世代。

  1. 人工智慧和天然愚蠢
    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第三部大作《21世紀的21堂課》非常傳神地指出:「如果我們太注重發展人工智慧(AI)、但又太不注意發展人類的意識,那麼電腦有了極先進的『人工智慧』之後,可能只會把人類的『天然愚蠢』更加增強。」有位上市電子公司負責人老朋友說:「現在人工智慧還不怎麼樣,天然愚蠢的已越來越多。」真是令人感慨萬千啊!
  2. 從生態崩潰到心智系統崩潰
    哈拉瑞綜觀歷史看到:「工業時代,人類得到了操弄周遭世界、重塑整個地球的力量,管理由蒸汽機、煉油廠和電視機所構成的世界,讓現在的我們面臨生態崩潰。面對現在的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革命,讓我們有能力操弄人體內部的世界、重塑自我,但因為我們並不了解自己心靈的複雜性,所做的改變也就可能大大擾亂心智系統,甚至造成崩潰。」
  3. 氣候變遷的威脅
    幾千年來,智人(Homo sapiens)就像是生態的連環殺手,現在更逐漸成為大規模的生態屠夫。農業、城市和複雜社會存在的時間還不到1萬年,在這個稱為全新世(Holocene)的地質年代,地球的氣候一直維持相對穩定;如果氣候開始偏離全新世的標準,就會讓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4. 線上社群 vs. 線下社群
    在人際關係上,智人能真正深入交流的人數一般無法超過150人。而理想情況下,建立社群也不該是個零和遊戲(Zero-sum Game),人類應可以同時覺得自己屬於幾個不同的群體。而不幸的是,親密關係卻可能是一場零和遊戲。現在所有的人類就是單一文明。這個文明充滿著內部分岐與衝突。然而,所有人類群體都面對著共同的機會和挑戰,再也無法變回孤立的部落了。在無法正常進入辦公室工作的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我深刻體會「獨處」這功課,也具體操練「生命的韌性」。看到《21世紀的21堂課》書中這些分析和提醒,讓我深切期待:疫情之後,教會界能有更為務實的社會參與。

         聯合國2020年最新報告
聯合國從推動八項「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 2000~2015年),進展到17項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2016~2030年),各國政府也盡量朝這些目標邁進。但是,去年全球各地疫情擴大的挑戰之下,聯合國2020年最新報告指出:「唯有一體化健康計劃」(One Health),才是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的解方!」將公共衛生、動物保育和環境衛生專業知識相結合,是預防和應對「人畜共通疾病」和大流行爆發的最後方法。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道布森(Andrew Dobson)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如何預防下一次的大流行?〉指出,過去50年的四種新興疾病:新冠肺炎(COVID-19)、伊波拉病毒(Ebola)、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都與「熱帶森林的破壞」及「野生動物貿易」有關。他建議:

  1. 監控砍伐森林和野生動物貿易
  2. 建立病毒基因庫,並加快未來疫苗發展
  3. 增加獸醫的介入
  4. 增加監控經費,每年約美金300億元(現在只有十幾億)。

         成為社會的希望和祝福
古倫神父在視訊中殷切的鼓勵台灣民眾:「讓我們透過疫情,可以彼此成長,同時也能找到靈性的根源,成為社會的希望和祝福。」

最後,以英國布克雷(Dave Bookless)牧師2015年於懷恩堂舉辦《耶穌的環保學》(校園出版)新書發表會時,對台灣教會的期許,作為我們的禱告:
   T
Take the bible’s teaching on creation seriously!
正視聖經有關受造界的教導
   A
Adapt our lifestyles to live simply and sustainably!
調整生活轉向輕盈永續方式。
    I
Inform ourselves on science and ecology!
認真學習相關科學技術新知。
   W
Witness – use creation care in evangelism!
傳福音內容涵蓋關顧受造界。
   A
Act alongside others in projects & campaigns!
投入其他人的計劃和運動中。
   N
Nurture disciples of Jesus – the Lord of Creation!
培育關愛受造界的耶穌門徒。

 

封面圖片提供| Freepik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