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1】有耳的都當聽

Image Joe007 from Pixabay
(相片提供/Freepik,製圖/湯立琳)

 林佩蓉(國立台灣文學館副研究員)

每一天有許多時候是聲音在陪伴著人們,從進入近代化生活以來,廣播設備就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社區、社會群體的訊息放送,都有廣播系統為眾人服務,無論是1945年8月日本昭和天皇的「玉音放送」,還是2005年廣告裡里長廣播傳來的「張君雅小妹妹」,以及串流其中的各個廣播電台等,聲音是大眾得到訊息的便捷之徑,不需要閱讀文字,適合一心多用。

Podcast風來自何方?

科技媒體日新月異,特別是手機的演變取代了許多媒體的地位,包括隨身聽、電腦等,人手一支,只要連結網路,彷彿就能掌握世界的訊息。於是,當有個載體能讓音訊、影片、線上電台成為可下載的數位媒體,且能提供列表式的文字內容,它的出現就不能不令人驚豔,因為它幾乎集結「聲音系統」之大成,而這就是Podcast(又稱「播客」)的出場方式。

查閱Podcast這個數位媒體的產出時間,竟比全球資訊網的時間還要早。眾所周知,依靠口語來傳達訊息或想法,遠比文字容易許多,進入21世紀後,聲音媒體又再度成為一個系統,也成為一個專有名詞。
根據〈Podcast是如何起源的?比臉書更古老的老服務,為何又起風了?〉一文,Podcast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2004年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一篇專欄文章。當年英國技術專家兼戰略前瞻顧問、同時又是廣播公司和系統開發人員的班‧哈默斯利(Ben Hammersley),借用iPod的概念來描述這項逐漸為人所知的新型態網路式廣播。當時他提出的詞彙不僅有Podcast,還有Audioblog與GuerillaMedia等。幾個月後,《牛津辭典》的編輯打電話給班‧哈默斯利,確認Podcast這個名詞是由他首先提出,並將其收錄至新版辭典當中,Podcast於焉正式成為大眾通用的名稱。

與此同時,賈伯斯也在iTunes加入Podcast節目的訂閱和收聽功能,促成進一步的普及,相信Apple手機的使用者對這個平台並不陌生。隨著2020年疫情大爆發,Podcast以其豐富完整、不受時間節點限制、隨選隨聽、反覆播放、自由下載存取等優點,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儼然成為現代人手機裡不可或缺的App。

延伸閱讀:
【特別企畫2】人生初次,聽耶穌講台語
【特別企畫3】攏是為著祢的事工
【特別企畫4】有效學習的新利器

吹向宣教新場域

近來,基督教界也紛紛出現許多以傳播信仰為理念的Podcast節目,例如《給上帝空間》《林老牧的檔案室》《耶穌講台語》。本專題即邀請《耶穌講台語》的節目主持人愛德華(黃正州)分享他創立這個Podcast的心得,並電訪張德麟牧師,整理他參與這個節目的心情。

筆者問愛德華當初為何創立這個節目,他說起初是因疫情緣故,不得不停下手邊工作,開始一個新領域的學習之旅,但若要說「更積極一點的目的,我覺得在這紛亂的時代,能用知識和聲音,提供一個安全環境和一點點保證:『在未來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很是浪漫!」這是個很動人的初衷!

張德麟說愛德華是決心很強的人,這個節目從試試看開始,做到如今已逾一年。兩個素昧平生的人,一個是為了文字事工,一個是為了追求生命中另一個宗教義理及學台語,卻因著Podcast而相聚一起。問起有無磨合之處,愛德華說:「就是一個回憶,一個學新東西。」這個回答看似簡單卻有滿滿的誠意。這全程台語的基督教Podcast,或許就是愛德華對現實關懷、對自身及外在困境很浪漫的實踐。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