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牙總哭鬧 新竹馬偕醫師有妙招

(相片提供/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註:本文為報導、並非醫療評估或治療指導,若有身心健康疑問,請仍需與專業人士討論。

【林宜瑩整理報導】「我不要!」3歲多的小女孩原本抗拒治療,經過牙醫用行為管理慢慢引導而不再抗拒,在媽媽牽手陪伴下,願意自己坐上診療椅並聽從指令,順利完成牙齒治療。新竹馬偕醫院兒童牙科醫師陳冠倫表示,類似情況每天都在兒童牙科診間上演。

陳冠倫說明,孩子對牙科診療間的物品、聲音、器械等,因陌生或過去不好的經驗而常常感到害怕、恐懼,有經驗的牙醫師會針對不同孩子的年齡層、齲齒多寡、身心狀況,給予不同行為管理方針,例如3歲到3歲半的孩子基本上已有理解能力,可用「行為誘導」方式讓孩子放下心防接受治療。

他強調,行為誘導不是單純「哄騙」,而是心理學;根據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指引,先跟孩子說明今天要做哪些事情、用孩童能懂的話語介紹和示範牙科器具功能,給予正向回饋,以稱讚代替責罵,也略施不予理會、不讓家長牽手等隔離方式的輕微「懲罰」,讓孩子不再哭鬧、亂動,或「請小朋友抬腳」等分心技巧來減少嘔吐等不適感。

陳冠倫表示,若孩子認知發展未達可溝通程度,像年紀太小或身心障礙,建議用進階行為管理法,例如束縛板或全身麻醉,由麻醉科醫師用麻藥氣體讓孩子睡著,再由牙醫師治療牙齒;此法適用於齲齒太多、完全無法配合的孩童。

他也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平常就讓孩子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減少甜食攝取、定期給兒牙醫師塗氟檢查,讓牙齒保健成為小朋友生活的一部分。

廣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