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從生活中落實社區照顧

Image StockSnap from Pixabay

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因應高齡化的照顧需求,台灣從2017年開展長照2.0服務,政策目標期許建構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然而,落實社區整體照顧,除了布建長照服務量能、完善制度的規劃與設計、跨專業整合對話之外,也有賴於醫養和社區資源串連,從生活中落實互助照顧,開創多元服務的可能。

日本自1990年開始發展長照服務,於2012年重新修改「介護保險」制度,並導入在地整體照顧的概念,提出了自助(自立支援和自我照顧)、互助(民間服務和社區協助)、公助(政府資源協助)和共助(社會保險制度)的精神。照顧融入了社區生活,在社區營造中加入照護和設計,這是社區設計也是生活設計,照顧需求已無法排除於社區生活之外。

隨著社會進展,日本也調整既有發展目標,創設更多共生型的整合服務,社區照顧不再只是重視老年人需求,更擴大成建立一個「共生社會」,支援不同世代和被照顧者需求。以日本富山縣的日照中心經驗為例,社區中需要被支援的長輩、身心障礙者、幼兒都能在同個空間接受照顧,讓被照顧者也能成為照顧別人的一分子,建立共生互助的社會。

因為採訪緣故,筆者有機會接觸大埔里的社區整合照顧經驗。透過埔里基督教醫院、愚人之友基金會和暨南大學的整合,串連長照服務和社區醫護資源,協助社區自主設立巷弄長照站,擴大社區照顧的網絡,慢慢深入埔里人的生活。在埔里鎮上成立了一間「厚熊咖啡館」,類似日本的照顧咖啡館概念,成為社區照顧諮詢的窗口,也是建立社區互助的基地。鎮店吉祥物「厚熊」「笑狗」取台語諧音「互相照顧」,突顯社區照顧的精神。

台灣1990年代的社區總體營造,為社區發展打下重要基礎,社區工作從重建地方文史出發,連結社區居民關係,建立社區意識,逐步建立社區或村落特色。近年來更思考在地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啟動地方創生的工程。如今走向超高齡社會,照顧如何落實在社區生活,不僅依靠政府的長照政策,也需要更多社會設計和參與,是未來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台灣正在逐漸落實社區照顧服務網絡,跨域整合、融入生活和打破框架都是共同努力的目標。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體系擁有醫院和社福機構組織,在地教會也深耕地方,並有不少教會參與設置社區關懷照顧據點或巷弄長照站,未來照顧服務體系也會有專業分工和不同層次參與,教會可以積極面對,整合內外資源,回應社區生活的多元照顧需求。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