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約伯苦難帶來的啟示

(相片提供/Pixabay)

盧成發

《台灣教會公報》21版,前陣子連續五期文章以為約伯為主題很是精采,值得探討!

前三篇是中國甘肅師範外語學院講師許勝男的著作,她用文學批判的手法,從語言學的言談分析、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指出約伯三位朋友的語用失誤,他們的「安慰與教訓」反而加深約伯的痛苦。

第四篇是台南神學院王美書傳道師從約伯太太的女性角度,抒發其無奈、不捨與絕望。文中談到,希伯來文「berek」可譯做祝福或棄絕,其實約伯記原文是有名的艱澀難解,造成釋義上的麻煩,當初16世紀的欽定本學者著作群有許多的疑難,直到近代學者藉著西北閃族語系的語言學,才破解了一些難處,但現存不同版本中仍有許多難以釐清的詞句,有不同的釋義。

第五篇是南神前院長王崇堯教授用神學批判作有力的總結,從傳統神學的美化、醜化或神祕化苦難,進化到以德國神學家莫特曼的《被釘十字架的上帝》(The Crucified God)從死裡復活的盼望神學中,找到苦難的意義,進而得著盼望與自由。

約伯的苦難是人生的現況,值得更多的思考與探究。猶太教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在其著作《先知性信仰》(The Prophetic Faith)中的〈受苦者的上帝〉(The God of the sufferers)用哲學批判,談到約伯的苦難不是個人的,而是歷代以色列群體的苦難,通過苦難之門才得親近上帝。按約伯的信仰,他認為不管是賞賜或收回,一切是從上帝而來。但約伯遭遇慘況的程度與上帝本性的公義慈愛不合,布伯以四個論點,探討上帝與人苦難的關聯。

  1. 上帝為何允許撒但攻擊約伯?是打賭約伯信心的真假?是為證明約伯並非「無故」信上帝、作義人(參約伯記1章9節)。
  2. 約伯的朋友對上帝作為的了解,是邏輯上的罪與罰的因果關係,認為上帝是按約而行的神,祂有一本「功過紀錄簿」作報應的根據。約伯的朋友純以理性上、邏輯上的思辨來度量這苦難。
  3. 依約伯的信仰經驗,上帝是可親近、能理解的,即啟示的上帝,為何需要時卻隱藏找不著(約伯記9章11節,13章24節)?公義的上帝為何成無故(無理)的上帝?約伯並不以自己為無罪(7章20、21節,14章16、17節),但罪與罰不相稱,只盼上帝能聽他禱告、讓他申訴。
  4. 上帝終於出聲,但祂創造與作為的啟示並不是祂本身實際的全部,只是一小部分,不是人的理性、決心、企圖或善意所能了解的。上帝的義不是人的義,上帝的作為不是人的作為。最後約伯不只是以前的風聞,而是從苦難中終於看見上帝,並找到上帝(約伯記42章5節)。

我想,上帝並不是無理可喻的上帝,更非律法主義的上帝,上帝在聽、在看,是全知全能的神,被約伯友人的無知、自是地亂講幫倒忙。上帝最後出聲,為顯明人的愚妄、渺小、有限。上帝也並非「無故」毀滅約伯,同時也證明約伯真是「無故」的敬畏上帝。

約伯的經歷多少是世人的遭遇,雖能從文學、神學、哲學等批判來尋思,但少有減輕或療效。上帝並不是要讓患難敗壞我們,乃是要我們學習約伯的忍耐(雅各書5章7~11節),使我們終必得救、得勝、得賞賜。 (作者為退休牧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1條評論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