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苦
筆者有幸透過學校的雙聯學位計畫,分別在台灣跟奧地利修讀了碩士課程,深感台灣高等教育有許多改進之處。不過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奧地利的高等教育也並非都勝過台灣,在此分享一些筆者覺得奧地利教育的可取之處。
奧地利有一點很有趣,就是列印成績單時,學生可以選擇隱藏沒有通過的科目,就算期末不參加考試,成績單也不會留下任何紀錄,個人覺得這樣的機制很好。在台灣念書時,筆者有些非常感興趣的科目,但聽聞這門課及格的人少或分數給得很低,擔心會影響書卷獎或在成績單留下難看的紀錄而不敢去選。此外,台灣就算棄選課程也會留下紀錄,這些都會成為選課時的阻礙。在奧地利完全不需要顧慮這類的事情,看到有興趣的課程都可以先選起來,中途覺得沒興趣或太難不要去考試就好,就算沒考過也不用擔心成績單會留下不好的紀錄,而且獎學金制度比起成績,更重視學生的事蹟。畢竟,成績單跟學位是要證明你會什麼,而非不會什麼。
關於上課出席,兩國民情也有很大的差異。有次奧地利教授來訪台灣,看到教室前面放了一張紙,是給學生簽名當點名用的,讓他覺得新奇有趣,甚至還拿出手機拍照。奧地利課程通常分為講授課、實作課和包含兩者的綜合課程,講授課只用考試作唯一的分數依據,而不考慮課堂出席,因此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出席。偶爾也會看到學生上課上到一半離開教室,老師還會跟學生道別,也有學生發現老師上課上得很爛就當場離席。會待在教室的學生,通常都是真的要聽課的人,如果不想聽課,不要去就好了。
最後,比較大的差別是論文寫作。筆者在留學前已先在台灣完成論文,指導教授對於論文要求很高,希望研究成果可以贏過坊間大多數一流期刊的研究。而奧地利的指導教授看了我的論文計畫後說了一句:「這只是碩士論文,不用寫得那麼複雜!」這句話至今仍讓筆者印象深刻,後來覺得好像也有道理,讀碩士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第一次學習寫論文,似乎也不用太過追求第一篇論文就是曠世巨作,寫論文的壓力也小非常多。
綜合來說,在奧地利求學比較需要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學校、指導教授與導師不太會介入,只會給建議跟資訊而已,許多學生也是因為喜歡念書而選擇讀大學這條路。希望台灣大學教育也能取他人之長,持續進步。 (作者為軟體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