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假新聞的《真相製造》線上講座

(相片提供/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網站截圖)

【邱國榮採訪報導】9月10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行一場線上講座「假新聞、聲量競賽和能源爭議裡的『真相製造』」,分析假新聞是如何被製造,以及如何在公共議題真假亂鬥的洪流中堅持。

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剛出版新書《真相製造》,他表示,經營媒體的需要關鍵在3個動詞:建立、發布、傳播,然而,現今拜網路科技的進步,利用各樣平台,使得經營媒體變得很簡單,在這樣的大環境改變下,許多國家的社會假新聞頻傳,拒絕菁英、對體制不信任,或是政治認同的極端化。假新聞就像病毒寄生在這些結構上面,特別是政治結合假新聞,足以干預選舉、公投,以及公共議題,而Facebook則是帶領資訊災難的源頭。假新聞的製造在全球許多國家氾濫,也同樣發生在台灣,他表示,台灣民眾感受到假新聞的熱度始終處於高溫狀態。

(相片提供 / 邱國榮)

劉致昕指出,假新聞背後的製造商人,可以靠建立、發布、傳播不實內容來獲利,其中有龐大商機。以政治為例,政治反映出認同的極端化,這是商人製造假新聞的致富之道,科技牽動人們認同的極化改變。在製造鏈上,包括數據分析公司可以精準分析與投放,改變消費者心理認知,因此影響政治,再透過社交網站的應用,廣告商與內容製造商等各種的承包商,從大包到小包,而這樣的商人就在我們生活當中,最底層都沒有拿到錢的,其實就是民眾,因為被假新聞擊中憤怒、快樂、開心等情緒,自願性分享也加入自己的評論,成為最有效、免費與CP值最高的一員。

另外,製造鏈上最大的商人是Facebook,2016年飽受批評後,創辦人祖克伯於是在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事前表示,經過研究發現,越靠近違反社群守則這條紅線的內容,得到的互動率越高,並且承諾會改變演算法,讓有問題的內容降低觸及率;2020年美國大選結束,回頭檢視祖克伯的承諾,沒有奏效,散播不實資訊內容的觸及率依然是最高,Facebook的獲利也同樣高。

(相片提供 / 邱國榮)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詩婷表示,談能源議題碰到假新聞議題非常有感,網路社群越來越不相信媒體與專家,到處扣帽子與黨同伐異,如何在不同意識形態間互相理解,她覺得前提要對某些事實有共識。網路社群極端的分化,使社會對於真相的認識持續降低,「大家說數字不會騙人,但是,數據被放在偏誤的理解裡,導致的是偏誤的詮釋。」她說這是談論能源議題遇到的難處之一。「科技樂觀主義」把科學家的世界觀視為科學精神,否則就是反科學;常被質疑不是唸理工的沒有資格談能源議題,這是忽視社會面相的純工程思考。

另外還有「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舉例來說,當蘭嶼居民要求核廢料遷出,就出現「難道要犧牲中南部居民」這樣的言論,製造必須傷害他者的假象。她表示,鬼扯比說謊更對民主殺傷力大,這是近年民粹操作的現象,例如,抨擊政府的素人姿態的英雄人設,這樣的形象對於不相信政府的人來說,更具有吸引力,沒有貼近事實的碎片內容更誘人。

面對極端化社群走向,她會將議題的尺度放大思考,以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來反映社會狀態,勢必有反作用力,這是她理解議題的前提;另外,可以去思考每人都有被聽見與被認同的需要,但社會制度會有那些沒辦法被聽見的聲音,因此思考議題的時候要去同理差異,更細膩去處理,而不是去消滅及區分誰是「異溫層」與「同溫層」。

廣告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