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 藉文字親近基督培養美德

Image by PublicDomainPictures from Pixabay

【林宜欣編譯】9月1日,美國德州艾柏林基督大學(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ACU)浸信宗研究中心(Baptist Studies Center)及錫伯特教牧學院(Siburt Institute for Church Ministry)共同舉辦「培養社群的美德」線上研討會,討論美德的重要性,以及美德能如何滋養個人、會眾及整個社會的生活。研討會邀請東南浸信會神學院(Southea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英語、基督教與文化學系研究教授凱倫‧斯瓦洛‧普萊奧(Karen Swallow Prior)及ACU心理系系主任李察‧貝克(Richard Beck)主講。他們分別分享文學和心理學如何培養人的美德,並解釋美德如何強化教會和文化的連結。

凱倫‧斯瓦洛‧普萊奧

「文學是上帝賜予的禮物。這份恩賜用文字(word)傳達道理,而上帝就是道(Word)。透過文字的道和故事,我們學到我們身為人可能犯下的錯,也能學習如何避免犯下這些錯誤、變得更有智慧。」普萊奧表示,基督徒能夠閱讀文學培養出和基督一樣的同理心,分裂的世界便能更具包容力,並得到治療。閱讀文學作品時,讀者能夠融入、體會角色的生活,如果角色和讀者的個性截然不同,讀者更能練習理解與他們不同的人的想法。

普萊奧指出,這個時代是一個極端分化的世界,即使在教會也一樣,「因此,我們作為彼此的肢體,應設身處地傾聽與理解他人的際遇和觀點。在批判別人前,與他們同行。」她相信謙卑、信心、希望、愛等美德可以透過練習培養。

李察‧貝克

「許多教會其實缺乏和其他團體交流情感的能力。」貝克指出,人們只有和朋友、家人與教會成員交流時,才會釋出善意的美德;和意見不合的人交流時,則很難。他表示,要完全接受美德的生活,人們必須有意識地將焦點放在新的目標,並練習實踐美德的生活,變成大腦反射性、下意識的習慣。

若要活出基督的美德,貝克建議人們可以培養新習慣,例如焦慮或生氣時,先祈禱、深呼吸,也可以從一些作品中找到其他方法,像是《聖女小德蘭的小道》(The Little Way of Saint Therese of Lisieux)(資料來源:BNG)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