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效力時間銀行團體訓練 認識推動實務

(相片提供/障關線上課程截圖)

【林婉婷採訪報導】平安基金會所屬身心障礙關懷中心推動「互相效力」時間銀行計劃,並在線上舉辦系列團體訓練講座;9月18日下午場次邀請台灣時間銀行協會理事長葛文祥分享在台灣推行「時間銀行」實務、挑戰與展望。

延伸閱讀:

互相效力 障關中心時間銀行說明會

互相效力 投身服務 障關中心推時間銀行

葛文祥說明,在台灣時間銀行協會,時間銀行是時間對時間、1個單位對1個單位的交換,採取會員式操作,會友可能是服務者,也可能是受助者;由於「幫助別人、完成一件事」就是工作定義,因此適用範圍廣,可以套用在不同領域,執行方式包含會員彼此幫助、協助時間銀行工作、會員主動舉辦公益活動、參與協力廠商活動、連結不同單位活動等。不過由於各地辦理單位不同,因此各時間銀行的細部規則也可能有所不同。

除了LINE官方帳號、群組、官方網站、電子報和臉書粉絲專頁、社團等交流資訊,協會也以臉書社團作為交換服務平台,更在今年3月20日在台北市新莊區成立時間銀行實體店鋪「施瓦舖SWAP」,目前聚焦資源利用與交換,再配合時間點數交換機制。

葛文祥整理出現階段在台灣推行時間銀行所遭遇的困難,包含不同縣市、機構的時間銀行可能各有適用範圍與規則,因此雖然詢問度高,但實際做的人卻不多;另一方面,時間銀行背後互相幫助、扶持的觀念雖然能引發廣泛認同,但真正要改變人的觀念確實不易,或許必須將時間銀行定位為社會改革運動才能發揮更多影響力。

又基於從眾心理,民眾會想要等到多數人加入後再響應,再加上會員分散,這也引發實際參與者發現交換服務機會不多的問題;另外,社會風氣與文化習慣導致台灣人不太會展露自己的困難與求助,或者不少人是願意提供服務但不想接受服務,這都影響參與意願。

廣告

「時間銀行的成功在於存取的活絡平衡。」葛文祥指出,因此要思考的是如何改善「存得人多、取得人少」和「創造多元服務」;他認為時間銀行的觀念若能向現行交易機制一樣為社會普及、接受,較不會失衡。葛文祥說明,現代社會關係疏離,但時間銀行能夠重建信任,找回彼此互助的美好,而透過服務交換讓陌生人變成朋友,這份「情誼」就是時間銀行的利息;時間銀行更落實「天生我材必有用」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有助提升弱勢者福祉。

問答時間,與會者們討論時間銀行需不需要有「服務品質優劣」評比?葛文祥以人溺水時唯一的想法就是「誰來救我?」為例,點出時間銀行的存在是回應人不足、不行、不可以且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刻,因此在他看來「不宜也無法評比」;不過現代人受經濟習慣框架,會認為自己是「消費者」而不是「受助者」,因此服務交換前的協調與溝通都應由會員雙方親自確認,而非任何單位代勞或干預。

障關中心副主任吳秀鶴表示,本次課程邀請4家時間銀行分享,幫助與會者更瞭解台灣各地時間銀行特色。9月4日上午為大寮區大學分享時間銀行經營模式,特色在鼓勵大量學生人力投入,並與在地教會共同推廣長者服務;學生們表示第一次看見長者因為聆聽詩歌而心靈平靜,是印象深刻的服務經驗。4日下午由彩色頁協會分享「女人共幫」時間銀行的執行,主要是透過時間銀行服務減輕女性的照顧壓力。18日上午請優時間雲時間銀行分享;優時間雲建構時間銀行資訊系統,可提升服務配對效率,並歡迎各家時間銀行多加運用。

吳秀鶴談到,互相效力時間銀行辦理課程主要目標在於宣廣時間銀行的核心理念與各家特色,民眾可自由選擇加入與自己理念相近的時間銀行,就像在不同商業銀行辦理各類業務。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