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T婦女關懷小組邀劉光中醫師談憂鬱症

(攝影 / 林宜瑩)

註:本文為報導、並非醫療評估或治療指導,若有身心健康疑問,請仍需與專業人士討論。

【林宜瑩台北報導】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稱為21世紀全球三大疾病:心血管、憂鬱症與愛滋病,而 排名第二的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社會經濟負擔,也是造成失能疾病的第一名;為此,台灣教會合作協會(NCCT)婦女關懷小組邀請劉光中醫師,9月16日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以「走出幽谷」為題分享時,他鼓勵大家不必追求完美,「夠好就好,順其自然」,先接納自己是有存在價值,才能擁有喜樂的心,真正遠離憂鬱的困擾。

(攝影 / 林宜瑩)
(攝影 / 林宜瑩)

目前在宜蘭自己開診所的劉光中表示,根據美國流行病學的調查,每5個女性中,就有一人一生有一次憂鬱症的發作,推估終身盛行率女性約在10~25%、男性為5~12%;在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3年以憂鬱症量表針對2萬多人進行調查,發現15歲以上,8.9%有中度以上憂鬱,5.2%有重度憂鬱;年齡65歲以上,有8.4%有重度憂鬱。他指出,憂鬱症患者多有情緒低落、無法快樂,情緒激躁或遲鈍、體重遽變、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有罪惡感、反覆想到死亡、或有自殺企圖等症狀;在不同人生階段,也分成產後、兒童、疾病、藥物性、季節性、激躁型、更年期、退休期等憂鬱症,劉光中說,憂鬱症種類五花八門,簡單可歸納為心情、生理、動力、思想這四方面的低落,而憂鬱會造成人際關係、自己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

延伸閱讀
王榮義牧師談憂鬱症迷思、尊重與陪伴
憂鬱,我們一同承擔

「你要趕快好起來」、「不要亂想就好了」、「像我就不會這樣那樣」、「你要這樣做、那樣做」…劉光中說,憂鬱症患者的家人或親友,常常說這樣的話語是毫無效果的,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也因為多數人無法了解憂鬱症患者的痛苦,不知如何安撫或安慰,造成家庭氣氛低落、親子關係緊張而衝突不斷,「同理心的陪伴與傾聽很重要。」他建議,大家可以把「應該」、「必須」、「一定」的口頭禪改變一下,用「希望」、「想要」、「願意」、「可以」來替換;劉光中也直言,社會上以成功為導向的價值觀,認為人活著一定要成功才有意義,失敗就一無可取,太強調優點或缺點、強調結果勝於過程,都是要求、批評與建議,這樣的社會氛圍常讓憂鬱症患者喘不過氣來。他認為,應該多多接納不同性質的生命呈現,因為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每個人的本質都是特點,應學著經歷過程、享受學習、只要「是」就有價值,若彼此能被在乎、被了解、被尊重的對待,就能降低罹患憂鬱的可能性。

廣告

目前在宜蘭禮拜堂聚會的劉光中,也以聖經中「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馬太11:28-29)」、「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就必蒙饒恕(路加6:32)」來強調祝福、關愛他人、關心他人生命的重擔、建立信任關係、學習基督有為人父母的生命,就是陪伴憂鬱症患者最好的牧養方式。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