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9月是國際阿茲海默氏症月,也就是「失智症月」,衛生福利部設置並由高雄長庚醫院承辦之「高雄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推出多部失智照顧紀錄影片,透過不同家庭的真實故事帶領民眾認識相關議題。今年發表《好好照顧家己》,探討家庭分擔照顧的責任與老老照顧的勇氣;特於9月22日上午在高雄奧兒享空間舉辦首映。

(攝影/林婉婷)

《好好照顧家己》紀錄片中收錄2則故事:53歲的莊正和先生,在確認父親罹患失智症後,辭職並投入全職照顧10餘年。去年莊爺爺因病住院,莊先生和弟弟輪流騎同台機車、分早晚班照顧;莊先生的母親早年因病過世,這份至親臨終的經驗讓家人們希望莊爺爺能不痛、好走。莊爺爺在2020年8月從醫院返家,9月離世。片中也呈現失智症不只改變患者生活,也讓家人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與家庭角色,例如莊先生為舒緩照顧壓力,完成空中大學法律學系進修,充實了自己的生命。

而80多歲的藍鄭秀娟女士是高齡照顧者,親力親為地照顧伴侶藍爸爸,甚至為了擁有更多探訪時間及能夠溝通照顧方式,參考了10多間機構,最後挑選出最理想的安養中心,並不畏路程、堅持自行開車往返;藍媽媽出生在二戰時代,幼稚園時因躲避空襲而搬家,因緣際會認識了藍爸爸,後因再度搬家而分別、各自發展,直到20歲時再度相遇,最終結為連理。藍爸爸在2020年11月病情惡化,隔月藍媽媽中風,經過治療正值復健期,但藍爸爸已在今年5月離世。

高雄失智共照中心執行長陳乃菁醫師在片末回應中點出,中年家庭照顧者就像「夾心餅乾」,要照顧父母又要養育子女,承擔身心和經濟重擔,旁人不應急著告訴照顧者們「如何才能更好」,因為他們其實都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不適當的指導可能反使照顧者們感覺挫折。她另提到,聽過長輩在照顧失智伴侶的過程中,也學會更重視自己的身心靈健康,可見照顧不只是燃燒自己,也能從過程中找到安頓自己的方法。

在22日的發表會現場中,陳乃菁重申,照顧者愛惜自己並不是自私,而是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顧好別人。而紀錄片導演陳姜瑾則談到,2位記錄對象都在拍攝期間過世,讓她萌生「這就是人生」的感慨;也因為是手機拍攝,所以畫面都是即時性、一次性的,因此這些影像都格外珍貴、珍惜。

莊正和出席發表會並以自己12年的照顧經驗,向所有家庭照顧者說「加油」,並提醒照顧者們要找到舒緩情緒的出口;他另坦言由於母親離世較早,感覺自己沒有盡到孝道,所以他和弟弟才會決定要盡全力照顧爸爸,也特別感謝家人的體貼,失智照顧確實需要全家的同心協力。

(攝影/林婉婷)

高雄失智共照中心還曾推出失智照顧影片《媽媽說紅茶是鹹的》與《媽媽說要去抓魔神仔》,2部影片的記錄對象林進民先生和陳泰佑先生也參與22日發表會。林進民指出,自己至今仍在照顧失智母親,不過看著她在2011年確診失智但仍可以自由活動,後因中風臥床、逐漸衰弱的轉變確實會心酸;但他學習轉念,強調照顧者真的要照顧好自己並懂得尋求照顧資源。

陳泰佑則說明,當照顧經驗累積與成熟後,照顧者所需要的不是建議,而是陪伴,因此自己身為家庭的非主要照顧者,更多時候是支持主要照顧者;現也投身失智據點服務的他很期待社會對照顧議題能有更多關心。

高雄失智共照中心在臉書發起「寫影評送好書」活動,歡迎民眾們觀影並留下感動、鼓勵,詳情請見「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臉書粉絲專頁。

廣告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