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讀經筆記】光照進來的契機

◎ 陳賦安(台南神學院神學生)
◇  耶利米書40章1~16節 

過去幾年,台灣知識青年在面對中國因素侵擾或是國內種種改革阻礙時,或多或少都在某些時刻萌生一股「亡國感」,進而紛紛加入社會運動的行列,期望為這個風雨飄搖的島國貢獻心力、帶來改變。然而我們都知道,改變若要成真,很難畢其功於一役,假設抱著若不達成目標便絕不罷休的心態參與這些對抗行動,受傷的恐怕先是自己。筆者身邊就有一些朋友,在社運退場後,仍須獨自面對心中的「運動創傷」。或許造成他們創傷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件事情卻是肯定的:比起單純的亡國感,此刻他們內心的破敗感必定更加強烈。

回顧偤太人的歷史,他們創建的南國偤大最終在主前6世紀亡於巴比倫,導致許多人民被擄至異域,成為真正失去國家的人。不過,在耶利米書40章1~16節中,我們意外地發現,雖然耶路撒冷的陷落使得耶利米被擄,上主卻透過外邦人尼布撒拉旦的口,向先知捎來了恩典與釋放的話語,並還他自由之身。不僅如此,新任省長基大利對外交、內政擘劃亦頗富見地,令散落在周遭各國的偤大人民重燃希望,相繼返回米斯巴。對於基大利與其治下的偤大的記載,替我們勾勒出一幅「後陷落」時期的圖像。在這個新社群中,不僅有一票抵死不屈的軍長,亦有佳美豐碩的出產。即便耶利米書不時顯露出對偤大餘民的「負評」;然而,上主並非鐵板一塊,乃是在黑暗中實現應許、帶來盼望的主。

加拿大詩人兼唱作人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曾留下如此名句:「萬物都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契機。」(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對於那些年為家國獻上滿腔熱血卻又得繼續和無盡苦悶纏鬥的朋友而言,他們的生命與國家或許有些困難和危機,也會納悶上主是不是刻意離席、放生。但其實,上主不曾離開。困境,或許是我們靜心反省、排開雜念,看見上主的真光指引的時刻。在裂縫之處,願我們要持守正直、體會等待,直到改變發酵。 (本文為2021年《少年新眼光》8月30日信息延伸內容)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