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學校的功能不只有上課

Image 12019 from Pixabay

◎ 高木

5月中旬,台灣本土疫情升溫,教育部為防疫考量,宣布所有學校採遠距教學。遠距教學基本離不開數位設備,而數位授課的問題也放大了城鄉差距的資源不平等。據《報導者》等媒體的報導,部分偏鄉學童缺乏電腦或手機,需要向學校借用設備;也有學生住在網路通訊不佳的地方,必須千里迢迢跑到訊號較好的地方遠端上課。然而遠距教學不只反映教育硬體資源的差異,還帶來其他問題──學生的營養午餐不見了。

學校全面採取遠距教學,其實也意謂著沒有營養午餐可以吃。沒了營養午餐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可能不痛不癢,但對許多低收入戶家庭學生來說,學校的午餐可能是整天最豐盛的一餐,甚至還需要打包回家當晚餐。當學校全面改為線上課程,這些孩童面臨挨餓的窘境。

關於學校營養午餐的重要性,舉美國一則小故事為例。紐約的公立小學極少停課,就算發生暴風雪,老師還是得辛勤地在校門口剷雪,在風暴中開校車去載學生到學校。每當這種時刻,一定會有家長抱怨學校:「為什麼天候這麼糟,還要上課?」學校給出的回應是:「紐約有許多富人,但也有不少清貧家庭。對於這些來自低收入戶家庭的學生,營養午餐是他們最重要的一餐,我們不能讓這些孩子在暴風雪來臨時挨餓受凍。」有些家長則會如此建議學校:「既然清寒學生這麼需要營養午餐,那就讓這些學生去上學,其他人待在家裡不就好了?」面對這個問題,校方是這麼回答的:「我們不希望讓那些清寒的學生感覺到自己被施捨。」

筆者目前還是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本次遠距教學的混亂。突如其來的遠距教學政策,在學生、老師、政府都忙成一團的情況下,只能保全學校最原始的功能──上課。然而,學校的功能絕非只有傳授知識,老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關懷、同學之間的情誼及上述的營養午餐狀況,這些都是無法被顧及或被疏漏的層面。參考美國公立小學的故事,疫情中,我們是否能為有需要的人再多做些什麼呢? (作者為大學生)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