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瑪烈女士紀念感恩禮拜 緬懷馬偕三代對台灣奉獻

(攝影 / 邱國榮)

【邱國榮綜合報導】明年正值馬偕來北台灣宣教150週年紀念,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與他的兒子偕叡廉(George William Mackay)二代相繼貢獻在台灣的宣教、醫療與教育。馬偕的第三代,最後一位孫女偕瑪烈(Margaret Lucy Mackay)在加拿大時間8月21日(台灣時間22日)在多倫多辭世,享壽103歲,並於加拿大時間8月26日上午10點在馬偕家族的母會多倫多諾克斯長老教會(Knox Presbyterian Church)舉行告別追思禮拜。

延伸閱讀:馬偕祖孫3代奉獻台灣 最後一位孫女偕馬烈103歲辭世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北部大會為了緬懷馬偕三代對台灣的無私奉獻與付出,於9月27日上午10點15分於馬偕墓園內,將偕叡廉4位子女紀念碑的最後一塊紀念牌,安置上去。英文紀念牌,由總會議長徐信得牧師,偕同北部大會議長林維道牧師,共同放置;中文紀念牌,則由淡江中學董事長呂崇正牧師及校長柯賜賢長老放置。同時七星、台北、新竹、東部等4個中會代表獻花。

英文紀念牌,是由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徐信得牧師,偕同北部大會議長林維道牧師,共同放置。(攝影 / 邱國榮)
中文紀念牌,則是由淡江中學董事長呂崇正牧師及校長柯賜賢長老放置。(攝影 / 邱國榮)

徐信得在這場偕瑪烈女士追思感恩禮拜上講道,以「前人種樹」為題。他指出,聚集於馬偕墓園感謝上帝,同時是紀念馬偕這一家人,他們為台灣的宣教、教育與醫療等方面所奉獻的努力,如今社會與教會都能夠同享庇蔭。古有諺語「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徐信得期勉大家,生命中要有種樹的態度,也要教育後代有種樹的精神,代代皆享受到前人種樹後的益處。他表示,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教會的工作是改變人的心靈,長老教會承接馬偕與其子偕叡廉的辦學、宣教,造就許多台灣人貢獻社會,如此延綿不絕的美好故事,流傳教會也流傳於社會,代代相傳。

立碑的感言,林維道致詞時表示,明年是馬偕在台灣宣教150年的日子,馬偕最後一位孫女偕瑪烈於今年被上帝接了回去,看似馬偕三代在台灣的服事,畫下美麗的句點,明年慶祝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紀念時,意謂長老教會每一位都要延續馬偕的精神,繼續撒種福音,使後代可以享受福音的果子。他說,紀念馬偕及其後代對台灣的貢獻時,不要忘了台灣這塊土地仍然有許多需要努力的地方,願大家延續馬偕這一家人的精神,齊心為上帝國努力。

延伸閱讀 :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 紀念活動籌畫中

這場追思禮拜,是由長老教會私立淡江高級中學弦樂四重奏獻詩,演奏《我認救主無驚見誚》。該校公關室主任陳冠州受訪表示,這首是馬偕宣教時最喜歡的曲子,尤其在他臨終時,特別要求學生唱這首詩歌給他聽,然後他在病榻上坐直身體、吐露心聲,向上帝祈願,再給他多點時間;此外,馬偕第一位學生嚴清華,因為不敢在基隆廟口宣講天國福音,一旁的馬偕就唱起這首詩歌給他聽,為他鼓舞,於是,嚴清華勇敢站在廟口向他的鄉親見證基督。會眾在這場禮拜所吟唱的聖詩是《天下萬邦、萬國、萬民》,陳冠洲表示,會挑選這首聖詩,是因為牛津學堂當年開幕時,馬偕帶領全部會眾一起唱的就是這首,也是馬偕在重要場合時常唱的聖詩。

馬偕孫女偕瑪烈1919年7月7日生於淡水,小時候住在馬偕故居,她的玩伴就是淡水的小孩,或是宣教師的小孩,因此說一口流利的台語。偕瑪烈自小由母親在家教育,直到小學2年級,才隨兄姊前往日本神戶就讀加拿大學校。高中畢業後,她回到加拿大就讀多倫多大學,完成英語和歷史學位,並修習秘書課程。畢業後,擔任安大略省極光市(Aurora Ontario)St. Andrews’College的校長秘書,St. Andrews’College也是她父親偕叡廉的母校。

1955年,偕瑪烈回到台灣和父母同住,同時她也在當時政府機關「農復會」工作。農復會是中華民國與美國合作成立,經費來自美援。之後,偕瑪烈轉至台北美國學校工作,於1968年8月8日陪同母親返回加拿大,結束馬偕三代對台灣的服務。淡江中學創辦校長偕叡廉的三個女兒都沒有結婚,台灣人都尊稱她們「偕姑娘」。

廣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