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牧養憂傷的小羊-3

Image TheOtherKev from Pixabay

註:本文為報導、並非醫療評估或治療指導,若有身心健康疑問,請仍需與專業人士討論。

(相片提供/Pixabay,製圖/湯立琳)

◎ 牧人

自有記憶以來,筆者就受憂鬱情緒困擾,成長過程透過吸收許多知識與練習,得以與憂鬱共處。感謝上帝使我因此了解憂鬱者內心複雜的感覺與需要,本文僅以筆者自身經驗與身為牧者的角度,分享長期陪伴憂鬱者的觀察與經驗。

♥ 基督徒不可憂鬱? ♥

「基督徒不是該喜樂嗎?怎麼可以憂鬱!」許多教會不談或避談這類問題,殊不知對某些人而言憂鬱是日常,甚至連牧師都可能受憂鬱困擾。事實上,憂鬱也是上帝創造的自然情緒之一,人都有憂鬱的時候。根據2020年衛生署的統計,台灣受憂鬱困擾的人口約200萬人,意即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受憂鬱問題困擾。教會的避而不談,只會讓信徒對憂鬱缺乏認識,更不知如何陪伴憂鬱的弟兄姊妹。有些一聽到憂鬱症就妄下定論,或說是當事人不夠樂觀,或刻意與其保持距離,深怕被憂鬱沾染似的。然而,避談憂鬱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為什麼會憂鬱?有一說認為憂鬱是源自生命的記憶或深層童年經驗,這些經驗會使人類腦部分泌自我保護的激素,讓身體記住這種反應機制。往後只要腦內一感知環境有危險,身體就會產生反應,憂鬱即其中一種。另一說則是遺傳說,這兩種說法我都能認同。

不請自來的憂鬱情緒與負面想法並非憂鬱者所願,當憂鬱來襲時,明明很需要人陪,又怕麻煩別人,旁人很難同理這種複雜情緒,也不知如何幫助,搞到後來,大家都很累。所以陪伴憂鬱者時,切勿急著幫對方消除這些感覺,只要讓他/她感覺被無條件地接納就好;更不要企圖用一堆人生大道理或聖經經文去「解決」對方的憂鬱。憂鬱者非常敏感,當我們以拯救者的姿態給予援助時,有可能會令對方更感不堪。

♥ 教會可以怎麼做? ♥

牧者或兄姊可以協助憂鬱者察覺情緒的根源,若能去除或遠離最好,但其實事情往往更複雜。憂鬱者最需要的是持續性的支持系統,而信仰能提供的是上帝完全的愛與接納。比起鼓勵憂鬱者積極參加醫治特會或專講,教會牧者或兄姊的陪伴更有實際的幫助。固定的關懷、傾聽、禱告,不施壓、不論斷、幫助憂鬱者建立好的生活習慣,都是很好的做法。

我們可朝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固定運動、人際關係、心靈力量、安靜默想等六個方向去努力,幫助憂鬱者建立好的生活習慣與累積成就感。對於確診的憂鬱症患者,上述方法仍適用,但因其腦內分泌已失去平衡,患者可能會出現脫序行為、無法自我控制,因此務要照醫師指示配合服藥,並觀察其日常的表現。

此外,陪伴憂鬱症患者家屬也很重要。照顧者的身心壓力很大,他們需要很多同理。對此筆者有切身之痛。我母親是個憂鬱症患者,從小我就必須像個大人,分擔父親的心理壓力,防止母親自殺。有一次,母親因教會服事過重而再次發病。當時還是大學生的我,致電請求教會牧師減輕母親的服事,牧師也隨即做了一些調整,卻因此背負了許多會友的責備:「為什麼牧師要破例?」「牧師沒原則啦!都跟他們同一邊啦!」為了我的家庭,牧師獨自承擔這些指控,卻讓我看見一個牧者真正的風範。

如今成為牧者,我常常提醒自己,要記得憂鬱症家屬承受的壓力,適時給予支持與解壓。憂鬱症者在教會中大多是弱勢,偶爾牧者為了保護羊群必須承受批評,甚至得罪有權勢的人,但我相信這些辛苦主都知道。

延伸閱讀 :

【特別企畫】思念我鬱卒 ê 朋友-1

【特別企畫】異鄉人的心靈獨白-2

【特別企畫】以愛伴行,傾聽憂鬱心聲-4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