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國好民舉辦疫情管制的人權限縮與反思講座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台中報導】政府為有效控制疫情,更精準掌握確診者與接觸者的關係,包括「簡訊實聯制」、「電子圍籬系統」等等。透過蒐集個資的措施,雖然看似控制疫情,但是否也會變成監控你我權益的可怕工具!為此,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於9月29日晚上辦理的好國好民講座,邀請台灣人權促進會數位人權專員周冠汝,以「疫情管制的人權限縮與反思」為題,針對促進會在一年來針對政府推動的相關防疫政策,是否侵犯到人權等面向進行分享。

周冠汝表示,面對疫情的防治手段,例如大樓管委會針對特定族群或住戶的傳單、簡訊實聯制與電子圍籬系統等,當民眾接受並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習慣留下足跡時,是否想過一但有心人運用或相關單位不小心的使用,這些措施都有可能侵犯到我們的隱私。

周冠汝表示,諸如簡訊實聯制的使用雖然有法律授權,幫助發現與確診者的接觸足跡,但疫情之後呢 ? 這些資料又該何去何從,實聯制的退場機制又是什麼 ? 事實上在目前的機制中都未有解答。對於這些問題,國際人權組織曾發表過聯合聲明,期盼各國利用數位監控科技對抗疫情時須尊重人權,其中強調避免脆弱族群因科技受差別對待、監控科技的資訊必須公開透明、有監督機制與救濟管道以及有足夠的公眾參與機制為基礎等這四項,是目前台灣政府尚待改進的部份。周冠汝表示,民眾應該要能區分資安與隱私的不同,從隱私權來說,就是民眾可以掌握自己的資料、免受他人的操弄以及要重視隱私權中的「集體性」的特徵,也就是個資中也有關於親友的資料等,都需要好好保護。

(攝影/洪泰陽) 

周冠汝表示,以簡訊實聯制來說,發生過的案例,諸如法官投書警方請調相關個人資料,以及發現民眾手機登記在父親名下致受罰款案例,這些目的外的使用,應該要避免政策超越法律的問題。此外,健保卡的註記有旅遊接觸史,讓診所以及醫院拒收病人而成為醫療人球的事件,或是被列為高風險族群等,這些民眾都未事先知情,民眾連「知」的權利都甚至失去。

周冠汝強調,今年以來民眾生活中要到任何店家,都要實聯登記,但您是否想過紙本登記會被店家如何使用﹖甚至有店家拿來當店家推銷商品使用、背後來登記的人抄錄資料等;而電子實聯制是否被資訊公司另有其他目的的使用,這些都是民眾要重視的問題,也期盼政府能有相對應的完善退場或預防機制。

廣告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林芳如在活動前受訪表示,會舉辦這個活動是希望大家也能瞭解,在支持國家形構的過程,必須謹慎面對國家機器。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應該是要堅強足夠獨立於國家之外,應該把焦點放在看重整體社會的自由平等、與個體及其在社會之中的自由。也因此,一個民主國家的公民是理當非常珍惜自己的基本權利,如果基本權利被侵犯,那公民不服從的行動就會開展。林芳如表示,政府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跟社會穩定之名下。因為,受制度壓迫的而最大影響的人,從來都是最弱勢的群體。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